健康生活

口中有甜味是什麼原因

生活中經常有些人說口中有甜味, 我們聽說過口臭、口苦, 但是口中有甜味似乎聽起來比較稀奇, 也有人認為口中有甜味挺好的。 那麼口中有甜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人們口中有甜味到底是好是壞, 如果這種情況對身體有害, 或者並不是正常情況, 那麼要如何預防口中有甜味呢?

一、口甘

口甜又名口甘。 口中自覺有甜味。 多屬脾胃濕熱。 可見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 《素問·奇病論》:“夫五味入口, 藏於胃, 脾為之行其精氣, 津液在脾, 故令人口甘也。 此肥美之所發也, 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轉為消渴。 ”

二、口中有甜味的原因

又見脾胃氣陰兩慮而口甜, 多由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 導致氣陰兩傷、虛熱內生、脾津受灼所致, 表現為口甜口幹而飲水不多、氣短體倦、不思飲食、皖腹作脹、大便時幹時軟。

口甜多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 臨床上分為脾胃熱蒸口甜和脾胃 氣陰兩慮口甜, 前者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 滋生內熱或外感邪熱蘊 積於脾胃所致, 表現為口甜而渴、喜飲水、多食易饑, 或唇舌生瘡、 大便幹結、舌紅苔燥、脈數有力等;後者多由久病傷及脾胃, 導致氣 陰兩傷、虛熱內生、脾津受灼所致, 表現為口甜口幹而飲水不多、氣 短體倦、不思飲食、皖腹作脹、大便時幹時軟。 中醫認為, 分為脾 胃熱蒸口甜和脾胃氣虛口甜。 前者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 滋生內熱 或外感邪熱蘊積於脾胃所致。 表現為口甜而渴、喜飲水、多食易饑, 或唇舌生瘡、大便幹結, 舌紅苔燥,

脈數有力等。

三、預防口甜的方法

(1)補充維生素A、E及複合維生素B。

(2)經常吃含鋅多的食物, 口服硫酸鋅或攝入含鋅豐富的動物類食品、貝類水產品。

(3)咀嚼口香糖、用小蘇打水漱口。

(4)改變食物品種及烹調方法, 從色、香、味來刺激食欲。

(5)進食時充分咀嚼, 讓食物與味蕾接觸機會增加, 提高其興奮性。

(6)每餐不吃得太飽, 讓味蕾經常處於興奮狀態。

(7)避免刺激性及過冷過熱的食物。 這些可能破壞舌面的味蕾, 影響味覺神經, 使口味越來越重。

(8)由於味蕾細胞都是由周圍上皮細胞更新, 所以味覺的恢復至少在10天以上。 不過一定要及早發現治療, 味覺障礙產生後一個月內發現進行治療的, 80%能恢復正常。 半年內發覺、治療的治癒率為70%。 超過半年的治癒率不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