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乏”防“秋燥” 試試這幾招
市民薛女士:明日出伏, 但感覺近日氣溫仍很高, 盛夏余熱未消。 想請專家介紹一下, 這個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夏季生活點題服務”專欄:市中醫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孫慶提示, “出伏”并不等于秋天真的來了, 此時, 天氣還是比較熱, 市民要當心“秋老虎”發威。
在盛夏時節中, 由于人們常會大量出汗, 容易使人體水鹽代謝失調以及胃腸功能減弱、心血管系統和神經負擔增加, 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適的環境調節, 人體會過度消耗能量。 出伏后, 漸漸進入秋季, 人體出汗減少, 人體熱量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
出伏后, 白天熱, 早晚涼, 晝夜溫差加大, 氣候趨于干燥。 在這樣的天氣里, 人的皮膚很容易變得緊繃, 甚至起皮脫屑, 嘴唇干燥, 嗓子發干, 民間稱之為“秋燥”。 為緩解“秋燥”, 要注意多喝粥、多飲水,
剛剛出伏時, 常會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 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 要做到內心寧靜, 神志安寧, 心情舒暢, 切忌悲憂傷感, 即使遇到傷感的事, 也應主動予以排解。 多到戶外走走, 多曬曬太陽, 適當做些有氧運動, 如散步、做操、爬山、慢跑等, 有利于身心舒暢。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