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負擔在哪
據調查發現大學生的心理負擔社會交往上升到第一位, 其次是情感、學習問題。
來自本市某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去年下半年對2639名大一新生的思想、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試分析, 表明:在一年內有自殺傾向的達65人, 占2.4%, 測試異常人數高達196人, 占7.4%, 對“至今你覺得心理健康方面有問題嗎”做出肯定選擇的有800人, 占到29%。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
如今的大學生呈現出的心理問題增多, 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發生了變化。 情感、社會交往和學習是老一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上的重要程度分列前三位, 現在的前三位仍是這些問題,
經過這幾年的連續的跟蹤調查, 中心老師發現, 目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
自我意識的模糊與困惑:我怎麼處處不如人調查中21%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
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 在大學階段, 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 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 他們並沒有形成關於自己的穩固形象, 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 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 加上心理的易損性, 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 往往灰心喪氣, 怯懦自卑。 而且新生對於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 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 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 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大學不是人間天堂調查中42%的學生反映,
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後, 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準、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著差距, 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後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 產生心理上的落差, 因此, 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 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 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
與中學相比, 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靈活性和探索性, 進大學後, 他們一時無所適從。 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了綁”, 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 以致心中憂鬱、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後, 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 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