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冬季養生穴位 四大穴位治病不求人

導語:冬天天氣寒冷, 也是很多疾病的高發期。 受寒冷天氣影響, 人的血管很容易收縮, 血壓出現波動很可能誘發各種疾病。 而且容易引發手腳冰涼, 關節疼和頸腰椎疼痛等不適。 今天向大家介紹四個冬季養生穴位, 按走疾病。

一、合穀穴

合穀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位於手背虎口處, 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牙疼痛、牙齦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痹、口眼歪斜、打嗝、頭痛, 目赤腫痛, 鼻出血, 牙關緊閉, 耳聾, 痄腮, 咽喉腫痛, 熱病無汗, 多汗, 腹痛, 便秘, 經閉, 滯產, 都可按壓合穀穴。

按壓小竅門: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 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 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道的療效。 只要按摩合穀穴, 就可以使合穀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 由於大腸經從手走頭,

凡是顏面上的病, 像牙痛、頭痛、發熱、口幹、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 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 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 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穀穴。



二、足三裡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

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 傳統中醫認為, 此穴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 足三裡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 經常按摩該穴, 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足三裡主治十分廣泛, 可治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 能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 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麵, 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 由此再往外, 斜下方一點之處, 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 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 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 正是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3寸,

距脛骨前脊1橫指, 當脛骨前肌上。 取穴時, 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 在腓骨與脛骨之間, 由脛骨旁量1橫指, 該處即是。



三、大椎穴

正坐低頭, 大椎穴即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若突起骨不太明顯, 可活動頸部, 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

約與肩平齊。

大椎穴治病方法:

1、防治感冒:在大椎處刮痧(要刮出痧點)或拔火罐(留罐10分鐘, 如有咳嗽可在雙側肺俞加拔火罐);淋浴時也可用水柱衝擊大椎處, 水溫需要高一些, 以能忍受、不燙傷局部皮膚為度。

2、治落枕及頸肩不適:在大椎處塗上紅花油類具治療跌打損傷作用的按摩油, 然後拔罐並留罐10分鐘即可。 肩部也可加拔幾隻火罐則效果更好。

3、治粉刺:採用刺血加罐的方法。 先用三棱針點刺大椎穴, 隨即加拔火罐, 以出血為度, 10分鐘左右起罐。 3-5天進行一次治療, 可活血通絡、祛毒養顏。



四、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位於臍下三寸處。 可治療少腹疼痛, 霍亂吐瀉, 疝氣, 遺精, 陽痿, 早洩, 白濁, 尿閉, 尿頻, 黃白帶下, 痛經, 中風脫症, 虛癆冷憊, 羸瘦無力, 眩暈, 下消, 尿道炎, 盆腔炎, 腸炎, 腸粘連, 神經衰弱, 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

關元穴治療方法:

1、溫灸:用扶陽罐每天溫灸3-5分鐘, 有強腎壯陽, 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 建議長期堅持使用, 效果顯著。

2、按摩:按揉法或震顫法。 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 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操作不分時間地點,隨時可做。注意不可以過度用力,按揉時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