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早期大腸癌內鏡診治有了規範

廣東尤其珠三角地區是大腸癌高發區, 廣州的大腸癌發病率更是位居全國第一。 針對大腸癌早期診治的關鍵臨床問題,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思德教授帶領團隊進行了持續的探索和研究。

團隊選取了大腸息肉發展到癌的5個關鍵節點、21個分子標誌物進行了研究。 他們發現, 其中兩種分子標誌物可作為大腸癌的早診標誌物。

結直腸早期腫瘤中, 有一種特殊的扁平息肉, 像地毯一樣“趴”在腸壁, 不好發現也不好切除, 其中直徑超過1釐米的叫做側向發育型腫瘤, 與大腸癌關係密切。

劉思德團隊在國內最早提出了大腸平坦型病變包括側向發育型腫瘤的概念, 並發現了其“側向發育”的關鍵機制。

這種息肉使用常規的內鏡微創手段難以根治切除, 且患者之後排便只能通過瘺口, 非常痛苦。 劉思德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微創術式——內鏡反轉黏膜切除術, 可以在保全肛門的情況下, 直接用內鏡就可以完整地切掉腫瘤。 如今, 南方醫院已經完成了近1200例此類手術, 全球最多, 世界各地的病人都慕名前來。

團隊還牽頭制定了我國第一部早期大腸癌內鏡診治的規範性檔《中國早期大腸癌內鏡診治共識意見》, 並提出了高品質結腸鏡檢查評價標準。 目前這一規範已經在全國600多家醫院推廣。 應用這套規範,

廣州大腸癌篩查專案將患者的早診率從5.1%提升到88.36%。

南方日報記者李秀婷

通訊員李曉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