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二氧化碳濃度影響睡眠:開窗通風有助提高睡眠品質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外媒稱, 一項小規模的新研究顯示, 如果晚上睡覺時打開臥室的窗子或閘, 或許能很容易地獲得更好的睡眠品質。
據合眾國際社網站11月27日報導, 荷蘭研究人員利用高科技方法跟蹤了17名健康志願者5個晚上的夜間活動情況。 有些參與者睡覺時將臥室的門或窗打開, 從而使房間通風更好, 而其他人沒有這麼做。
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環境學研究人員阿西特·庫馬爾·米什拉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稱, 結果顯示, 在通風更好的房間裡,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更低(人體會自然呼出二氧化碳),
該研究小組11月22日在《室內空氣》期刊上發表報告說:“臥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較低意味著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效率提高和醒來的次數減少。 ”
一位美國睡眠專家說, 夜間環境對睡眠品質很重要。
史蒂文·範西爾弗博士說:“這項研究確實提醒我們, 所有的臥室都不一樣, 我們的睡眠品質肯定受到了夜間周圍環境的物理特性的影響。 ”範西爾弗是紐約市萊諾克斯希爾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的負責人。
他說, 雖然人們早就知道在較涼爽的環境中睡眠品質更高, 但“室內空氣品質問題可能與睡眠品質有關這一點並沒有得到太多關注”。
範西爾弗還說, 進一步的更細緻研究可以提供更深入的見解。
【延伸閱讀】研究稱睡眠不足可抑制大腦活動 出現認知空白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 英媒稱, 最新研究顯示, 即便人在醒著的時候, 實際上也會有部分大腦在進行休息, 這項研究將會對疲勞駕駛產生重大影響。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6日報導,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對睡眠不足者進行的腦部掃描首次顯示, 疲勞會擾亂腦細胞交流的速度並妨礙記憶被正常編碼, 它還會造成記憶和視覺的暫時喪失。
UCLA的神經外科教授伊紮克·弗裡德說, 這會使疲勞的人無法注意到走到車前的行人。 他說:“睡眠不足還會剝奪神經細胞正常工作的能力, 這會導致我們感知身邊的世界並作出反應時出現認知空白。
弗裡德說:“睡眠不足對我們大腦產生的影響與喝醉酒類似, 然而目前沒有法律或醫學標準來像鑒別醉駕一樣鑒別疲勞駕駛。 ”
參與這一研究的科學家對12名睡眠不足的癲癇患者進行了研究, 他們的大腦被連上電極, 被要求盡可能快地對一系列圖像進行分類。 隨著患者變得越困, 他們完成這一任務的難度就越大。 掃描顯示, 隨著患者完成任務的速度放慢, 他們的腦細胞也放慢了速度。
這份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特拉維夫大學的尤瓦爾·尼爾博士還說:“我們非常震驚地發現了睡眠不足是如何抑制腦細胞的活動的。
研究人員還發現, 在細胞被激發得較慢的區域, 腦電波也放緩, 這表明這一區域正試圖休息。
弗裡德教授還說:“這一現象表明, 患者大腦某些選擇區域是遲鈍的, 會造成記憶喪失, 而大腦的其他部分是醒著的, 可正常運轉。 ”
之前的研究將睡眠不足與抑鬱、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以及醫療差錯風險增大聯繫起來, 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了英國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2017-11-08 12:58:07)
【延伸閱讀】研究稱空氣污染影響睡眠:PM2.5顆粒越多睡眠效率越低
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導 英媒稱, 研究空氣污染對睡眠影響的專家說, 睡眠不佳可能跟空氣污染有關。
據英國《衛報》網站5月21日報導,
結果顯示, 接觸二氧化氮和PM2.5顆粒越多, 睡眠效率低的可能性越大。 研究人員說, 這可以歸結為空氣污染對身體的影響。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助理教授、該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瑪莎·比林斯說:“人的鼻子、鼻竇和嗓子後部都會受到這些污染物的刺激, 因此可能導致睡眠中斷, 還有呼吸問題。 ”比林斯還說, 污染物進入血液可能對大腦產生影響, 並影響呼吸的穩定。
這項研究成果在美國胸科醫學會的年度國際會議上提出。 它採用了美國6個城市5年內採集的二氧化氮和PM2.5的空氣污染資料, 其中包括在1863名參與者的住所附近採集到的資料。
研究人員隨後還採集了參與者連續7天佩戴在手腕上的醫用級可穿戴設備上的資料, 檢測他們在睡眠時的細微動作, 這樣可深入瞭解每名參與者處於熟睡狀態和清醒狀態的時間長短。
研究小組根據參與者的睡眠效率進行分組, 發現頂端四分之一的參與者睡眠效率約為93%或者更高, 底端四分之一的參與者睡眠效率為88%或者更低。
研究小組隨後把所有參與者根據他們接觸空氣污染的程度分成四組。
在考慮了包括年齡、吸煙狀況和干擾睡眠的呼吸暫停等一系列因素後, 研究小組發現, 在這5年時間內, 接觸污染程度最高的一組比接觸污染程度最低的一組更可能屬於睡眠效率差的人群。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是污染本身影響了參與者的睡眠品質,還是與污染相關的其他因素導致了更差的睡眠品質,例如交通製造的噪音。此外,一周的睡眠資料可能無法反映個人的典型睡眠模式。
(2017-05-24 13:36:45)
【延伸閱讀】英媒稱睡眠不足增加減肥難度:影響正常代謝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導 英媒稱,針對如何打贏防止體重暴漲之戰,科研人員即將給出新的建議:停止計算卡路里,改成在心裡數羊入睡吧。在22日將要舉行的一次重要國際會議上,研究人員將儘量強調睡個好覺與保持體重及身材的其他因素同樣重要。
據英國《觀察家報》網站5月20日報導,他們將在里斯本召開的歐洲內分泌學大會上概述其研究成果,強調紊亂的睡眠模式(現代生活的常見特徵)會引起食欲、新陳代謝、生活動力、體力活動甚或所有這些因素發生變化。這會導致食欲及食物反應紊亂。最終結果就是體重增加。
定於22日在此次會議上發言的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神經科學家克利斯蒂安·貝內迪克特說:“我們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導致人的體重增加。因此可以說,改善睡眠品質有望成為減少未來體重增加風險的生活方式干預手段。”
在烏普薩拉大學這支研究團隊開展的一項實驗中,14名男生組成的小組進行了一系列睡眠實驗,從正常睡眠、縮短睡眠到一連數日根本不睡。研究人員隨後對這些學生的食量、血糖含量及激素水準以及代謝率等方面的變化進行了測量。結果令人震驚。
研究發現,即使只有一晚不睡,第二天的代謝也會放慢,呼吸和消化等方面的能量消耗會減少5%至20%。這些學生在睡眠中斷後還出現了血糖含量、食欲相關的激素水準及應激激素水準上升的現象。
貝內迪克特說:“我們的發現表明,一夜不眠嚴重減少健康人士的能量消耗,說明睡眠對人體白天的能量消耗具有極大的調節作用。”
他還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健康、但睡眠被剝奪的人往往傾向於大份食物,尋求更多熱量,表現出與食物相關的衝動增強的跡象,從食物中獲得更多的快樂,並消耗較少的能量。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這樣一個事實:睡眠不足改變了相關激素的平衡,從增加飽腹感變成增加饑餓感。因此,人們會以為自己比實際上更饑餓一些。
貝內迪克特團隊的深入研究還發現,睡眠嚴重不足改變腸道細菌的平衡(這一直被認為是保持良好代謝的關鍵因素)。研究還表明,睡眠不足導致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2017-05-23 13:54:15)
【延伸閱讀】減肥失敗的十大原因:睡眠不足與負面心情在列
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台媒稱,對許多人來說,“減肥”是一輩子的課題!最恨的就是明明拚命減肥了,但體重就是瘦不下來。這並不一定是因為你毅力不夠,很可能是許多其它因素所導致。
臺灣ETtoday東森新聞雲網站2月8日引述美國《赫芬頓郵報》列出以下10個減肥失敗的重要因素:
1.坐太久
研究顯示,工作期間長坐太久也會讓你體重增加。試著安排休息、不定時站起來動一動,午餐時間多走一走。
2.喝低糖汽水
喝低糖汽水就不會變胖?研究顯示,低熱量、人工甜味劑的飲料也會讓人體重增加,因此最好的選擇是只喝水。
3.負面心情
情緒有激烈變化會帶動生理行為。心情憂鬱時,會讓人想大吃來抒解情緒,因為吃喜歡的食物會使大腦釋放愉悅因數,從而使人感到快樂,轉移注意力,這就是研究發現的“情緒性暴飲暴食”。
4.沒有吃足夠的量
隨意減少熱量攝取就能減重?反而使身體成為易胖體質。身體缺乏熱量時,會放慢新陳代謝的速度以節省能量消耗,此時節食卻可能成效不佳,且恢復正常食量後,身體為了預防下次“饑荒”,會努力儲存更多脂肪。
新陳代謝減緩易構成容易囤積脂肪的易胖體質。健康體重的理想途徑是均衡飲食。攝取很多蔬菜水果、瘦蛋白和健康脂肪。
5.睡眠不足
身體會分泌兩種控制胖瘦的激素-瘦蛋白(Leptin)和飢餓激素(Ghrelin)。瘦蛋白是使人有飽足感的激素,血液中的瘦蛋白減少時,饑餓激素就會上升。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使血液中瘦蛋白減少,饑餓激素偏高而造成食慾增加。
6.邊吃飯邊看電視
根據哈佛健康雜誌報導,人們在分心看節目時會比專心吃飯時吃更多,因為看節目會分散大腦在肢體動作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吃進去太多。
7.壓力大
壓力大時,腎上腺素會分泌皮質醇作為反擊或逃離,當皮質醇過多時反而會減緩代謝。若遇到壓力,身體自然反應會提升能量以應付緊張情緒,能量需求變大,會導致進食慾望增加。
8.運動後進食
許多人健身後,因身體發熱體溫上升而想吃霜淇淋,或者健身消耗許多熱能,感覺肌餓而想藉由攝取高熱量以獲得飽足感。結果導致運動後吃進去的熱量比運動期間消耗的熱量更多。
9.運動時持續單調動作
運動多變化很重要!使用多種健身設備強化身體各部位肌肉組織去除脂肪,或改變有氧運動型態,運動減重效果會更好。
10.吃外食
也許有人認為餐廳中不是所有食物都是高油脂、高熱量,以為沙拉看起來是健康的,但沒有真正注意到其所含營養成分。在家用餐可以比餐廳一餐少250卡熱量。
(2017-02-08 14:37:56)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是污染本身影響了參與者的睡眠品質,還是與污染相關的其他因素導致了更差的睡眠品質,例如交通製造的噪音。此外,一周的睡眠資料可能無法反映個人的典型睡眠模式。
(2017-05-24 13:36:45)
【延伸閱讀】英媒稱睡眠不足增加減肥難度:影響正常代謝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導 英媒稱,針對如何打贏防止體重暴漲之戰,科研人員即將給出新的建議:停止計算卡路里,改成在心裡數羊入睡吧。在22日將要舉行的一次重要國際會議上,研究人員將儘量強調睡個好覺與保持體重及身材的其他因素同樣重要。
據英國《觀察家報》網站5月20日報導,他們將在里斯本召開的歐洲內分泌學大會上概述其研究成果,強調紊亂的睡眠模式(現代生活的常見特徵)會引起食欲、新陳代謝、生活動力、體力活動甚或所有這些因素發生變化。這會導致食欲及食物反應紊亂。最終結果就是體重增加。
定於22日在此次會議上發言的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神經科學家克利斯蒂安·貝內迪克特說:“我們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導致人的體重增加。因此可以說,改善睡眠品質有望成為減少未來體重增加風險的生活方式干預手段。”
在烏普薩拉大學這支研究團隊開展的一項實驗中,14名男生組成的小組進行了一系列睡眠實驗,從正常睡眠、縮短睡眠到一連數日根本不睡。研究人員隨後對這些學生的食量、血糖含量及激素水準以及代謝率等方面的變化進行了測量。結果令人震驚。
研究發現,即使只有一晚不睡,第二天的代謝也會放慢,呼吸和消化等方面的能量消耗會減少5%至20%。這些學生在睡眠中斷後還出現了血糖含量、食欲相關的激素水準及應激激素水準上升的現象。
貝內迪克特說:“我們的發現表明,一夜不眠嚴重減少健康人士的能量消耗,說明睡眠對人體白天的能量消耗具有極大的調節作用。”
他還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健康、但睡眠被剝奪的人往往傾向於大份食物,尋求更多熱量,表現出與食物相關的衝動增強的跡象,從食物中獲得更多的快樂,並消耗較少的能量。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這樣一個事實:睡眠不足改變了相關激素的平衡,從增加飽腹感變成增加饑餓感。因此,人們會以為自己比實際上更饑餓一些。
貝內迪克特團隊的深入研究還發現,睡眠嚴重不足改變腸道細菌的平衡(這一直被認為是保持良好代謝的關鍵因素)。研究還表明,睡眠不足導致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2017-05-23 13:54:15)
【延伸閱讀】減肥失敗的十大原因:睡眠不足與負面心情在列
參考消息網2月8日報導 台媒稱,對許多人來說,“減肥”是一輩子的課題!最恨的就是明明拚命減肥了,但體重就是瘦不下來。這並不一定是因為你毅力不夠,很可能是許多其它因素所導致。
臺灣ETtoday東森新聞雲網站2月8日引述美國《赫芬頓郵報》列出以下10個減肥失敗的重要因素:
1.坐太久
研究顯示,工作期間長坐太久也會讓你體重增加。試著安排休息、不定時站起來動一動,午餐時間多走一走。
2.喝低糖汽水
喝低糖汽水就不會變胖?研究顯示,低熱量、人工甜味劑的飲料也會讓人體重增加,因此最好的選擇是只喝水。
3.負面心情
情緒有激烈變化會帶動生理行為。心情憂鬱時,會讓人想大吃來抒解情緒,因為吃喜歡的食物會使大腦釋放愉悅因數,從而使人感到快樂,轉移注意力,這就是研究發現的“情緒性暴飲暴食”。
4.沒有吃足夠的量
隨意減少熱量攝取就能減重?反而使身體成為易胖體質。身體缺乏熱量時,會放慢新陳代謝的速度以節省能量消耗,此時節食卻可能成效不佳,且恢復正常食量後,身體為了預防下次“饑荒”,會努力儲存更多脂肪。
新陳代謝減緩易構成容易囤積脂肪的易胖體質。健康體重的理想途徑是均衡飲食。攝取很多蔬菜水果、瘦蛋白和健康脂肪。
5.睡眠不足
身體會分泌兩種控制胖瘦的激素-瘦蛋白(Leptin)和飢餓激素(Ghrelin)。瘦蛋白是使人有飽足感的激素,血液中的瘦蛋白減少時,饑餓激素就會上升。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使血液中瘦蛋白減少,饑餓激素偏高而造成食慾增加。
6.邊吃飯邊看電視
根據哈佛健康雜誌報導,人們在分心看節目時會比專心吃飯時吃更多,因為看節目會分散大腦在肢體動作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吃進去太多。
7.壓力大
壓力大時,腎上腺素會分泌皮質醇作為反擊或逃離,當皮質醇過多時反而會減緩代謝。若遇到壓力,身體自然反應會提升能量以應付緊張情緒,能量需求變大,會導致進食慾望增加。
8.運動後進食
許多人健身後,因身體發熱體溫上升而想吃霜淇淋,或者健身消耗許多熱能,感覺肌餓而想藉由攝取高熱量以獲得飽足感。結果導致運動後吃進去的熱量比運動期間消耗的熱量更多。
9.運動時持續單調動作
運動多變化很重要!使用多種健身設備強化身體各部位肌肉組織去除脂肪,或改變有氧運動型態,運動減重效果會更好。
10.吃外食
也許有人認為餐廳中不是所有食物都是高油脂、高熱量,以為沙拉看起來是健康的,但沒有真正注意到其所含營養成分。在家用餐可以比餐廳一餐少250卡熱量。
(2017-02-08 14: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