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寶貝吃青豆蝦仁”的5個不同結局

中德心理醫院主任醫師 盧林 繪圖夏晶晶

5個小朋友在幼稚園吃了青豆蝦仁, 都感覺非常好吃, 也都希望回家後能再吃。

A小朋友回家後,

跟媽媽說:“媽媽, 我要吃青豆蝦仁!”媽媽欣賞地看著孩子說“哦!你還知道青豆蝦仁呀!”孩子得意地說:“今天在幼稚園吃的, 很好吃。 媽媽, 我還要吃!”A媽說:“好, 媽媽給你做!”孩子覺得媽媽是好媽媽, 媽媽也覺得孩子是好孩子, 這頓飯, 媽媽做得高興, 孩子也吃得高興。

B小朋友回家後, 也跟媽媽說:“媽媽, 我要吃青豆蝦仁!”B媽正忙著自己的事, 心不在焉地說:“好, 讓奶奶去做!”, 孩子似乎沒有被拒絕, 他不能抱怨什麼, 但悶悶不樂, 一會也悶悶不樂地吃青豆蝦仁。

C小朋友回家後, 也跟媽媽說:“媽媽, 我要吃青豆蝦仁!”C媽很為難,

因為家裡沒有, 又不想出去再買, 於是和孩子商量說:“今天家裡準備吃土豆燒排骨, 青菜和魚, 明天再吃青豆蝦仁吧?”, 孩子有點不高興, 繼續糾纏, “不, 我就要今天吃!”。 衝突繼續下去, 甚至可以上演到就地打滾撒潑, 於是可以想像常常出現的三個版本:媽媽說①“不行,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②“好, 好, 我服了你!”;③“行, 給你做。 你吃了去死!”。 ①會讓孩子感覺內疚, 認為自己是不好的孩子, 媽媽也是個壞媽媽:②會察覺媽媽的無力感, 自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控制媽媽;③孩子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他(她)會覺得還不如不要。

D小朋友回家後, 也跟媽媽說:“媽媽, 我要吃青豆蝦仁!”D媽說:“我們家窮成這樣, 你還只想著吃好的, 和你那個沒出息的爸一樣!”。 孩子感到很挫敗, 非常沮喪。

E小朋友回家後, 也跟媽媽說:“媽媽, 我要吃青豆蝦仁!”E媽說, “哦, 青豆蝦仁啊!為什麼想吃這個呢?”, E說“今天在幼稚園吃的, 很好吃。 媽媽, 我還要吃!”“真的是營養豐富的好菜!”E媽同意地說, 但感到有些為難, 想了一會, 蹲下來, 看著E的眼睛, 真誠地商量:“家裡今天有青豆, 沒有蝦仁, 現在去買有點晚了(或媽媽還有點別的事來不及去買等等), 要不, 我們今天就吃你最愛吃的青豆炒肉(或別的孩子愛吃的做法), 營養也很豐富。 明天媽媽做青豆蝦仁給你吃好不好, (我們讓爸爸也看看好不好吃, 好不好?)”。

孩子會有點遺憾, 但多半能慢慢接受這個充滿愛與遺憾的真實的外在世界, 也慢慢接受和認同這個並非十全十美的, 但很有力量的媽媽。

有一千對孩子和媽媽, 就又一千種交流的模式, 基本上都在講著好孩子和好媽媽, 壞孩子和壞媽媽的故事, 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好孩子和好媽媽, 壞孩子和壞媽媽的故事不停地在上演, 幫助孩子形成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對外在世界的看法, 建構孩子的心理基礎及人格特質。 我們將分享從日常生活中摘取的一些小細節, 看看媽媽是如何在不經意間影響了孩子, 又是如何影響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