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中西醫有哪些治療小兒水痘的方法

冬春兩季多發, 其傳染力強, 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 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 學齡前兒童多見。 臨床以皮膚粘膜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結痂, 而且各期皮疹同時存在為特點。 該病為自限性疾病, 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 也可在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診斷要點

1、病前2~3周有與水痘或帶狀皰疹患者密切接觸史。

2、發熱與皮疹(斑丘疹、皰疹)同時發生, 或無發熱即出疹。 皮疹向心性分佈, 以軀幹、頭、腰處多見。 皮疹分批出現, 斑丘疹→水皰疹→結痂, 不同形態皮疹同時存在, 痂蓋脫落後不留疤痕。

3、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低,

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西醫治療

水痘為良性自限性疾病。 患病後應隔離患兒, 注意護理, 預防併發症, 發熱可臥床休息, 口服抗組胺藥可控制劇烈瘙癢。 有高熱者可酌情給

予退熱劑。 病情嚴重者及有併發症者以及2~12歲兒童, 早期用阿昔洛韋20mg/(kg·d), 可減輕病情, 促使皮疹很快結痂, 縮短病程。 青少年患者可口服阿昔洛韋800mg/次, 5次/d, 5~7天;伐昔洛韋(萬乃洛韋)300mg, 2次/d, 7天;或噴昔洛韋50mg, 每8h 1次, 7天。 對阿昔洛韋耐藥者可用膦甲酸400mg/(kg·d)靜脈點滴, 每8h 1次, 直至治癒。 對重症大皰型出血型、壞疽型新生兒水痘, 亦可早期靜脈滴阿昔洛韋(無環鳥苷)、阿糖腺苷、干擾素等。

局部外用1%含酚爐甘石洗劑、0.5%酞丁安(酞丁胺)搽劑、1%噴昔洛韋霜, 有繼發感染者外用膿皰疹泥膏、汗皰泥膏或莫匹羅星(百多邦)軟膏。

水痘性角膜炎可用0.1%碘苷(皰疹淨)眼藥水或利巴韋林(病毒唑)眼藥水點眼。

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風毒犯表

證:發熱輕微, 鼻塞流涕, 偶有噴嚏及咳嗽, 疹色淡紅而潤, 皰漿清亮, 點粒稀疏, 軀幹為多, 二便如常, 舌苔薄白, 脈浮數或略數。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方藥:銀翹散加滑石、萆薢。

2、熱毒蘊結肌膚

證:壯熱煩躁, 口渴欲飲, 面赤唇紅, 便秘溲赤, 痘大而稠密, 疹色紅赤或紫暗, 皰漿較混, 根盤紅暈顯著, 口、眼等處亦見疙疹或潰瘍, 舌苔黃糙而幹, 脈滑數。

治法:清營解毒。

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

3、風熱濕阻

治法:疏風清熱, 解毒除濕。

方藥:桑菊飲加減:桑葉10g, 菊花6g, 牛蒡子10g, 杏仁10g, 板藍根30g, 銀花10g, 連翹6g, 苡仁10g, 車前子(包)10g, 蘆根10g。 水煎, 每日1劑,

分2次服。

4、血熱毒盛

治法:涼血清熱解毒。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清營湯:黃連6g, 黃芩6g, 黃柏5g, 梔子5g, 生地10g, 玄參4g, 竹葉10g, 銀花10g, 連翹10g, 丹參6g, 麥冬6g。 水煎, 每日1劑, 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三黃擦劑外用, 每日3次。

2、糜爛化膿者用青黛膏, 外用每日3次。

3、口腔粘膜潰爛者用青吹口散外吹, 每日3次。

4、如意金黃散30g, 化毒散1.5g, 百部酒100g。 混勻外塗, 每日3次。

三、單方驗方

(1)銀花20g, 甘草3g, 水煎服, 1劑/日。

(2)野菊花15g, 路邊菊15g, 金沙蕨30g, 水煎服, 1劑/日。

(3)苦參3g, 浮萍15g, 芒硝30g, 煎水外洗, 2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