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醬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1. 陶弘景:醬多以豆作, 純麥者少, 今此當是夏者, 亦以久久者彌好。 又有肉醬、魚醬, 不入藥用也。

【拼音名】Jiànɡ

【英文名】a thick sauce made from soya beans, flour etc.

【來源】

藥材基源:為用大豆、蠶豆、麵粉等作原料, 經蒸罨發酵, 並加入鹽水製成的糊狀食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ans

【化學成份】醬以大豆或麵粉為主要原料, 每100g醬的一般化學組成如下;①豆瓣醬:水分39g, 蛋白質20.9g, 脂肪11.2g, 碳水化合物2g, 灰分24.9g, 鈣245g, 磷174mg, 鐵16.1mg, 硫胺素(thiamine)0.05mg, 核黃素(ribofla -vine)0.78mg, 煙酸(nicotinic acid)2.1mg。 ②甜麵醬:水分47g, 蛋白質5.8g, 脂肪1.2g, 碳水化合物37g, 灰分6.3g, 鈣32mg, 磷104mg, 鐵5.7g。 醬的成分可概括如次:含氮物質有蛋白質, 多肽(polypep-tides), 肽(peptides)。 氨基酸有酪氨酸(turpsine), 胱氨酸(cystine), 丙氨酸(alanine),

亮氨酸(leucine), 脯氨酸(proline),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賴氨酸(lysine), 精氨酸(arginine), 組氨酸(histidine), 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此外, 尚有腐胺(putrescine), 屍胺(cadaverine), 腺嘌吟(adenine), 膽鹼(choline), 甜菜堿(betaine), 酪醇(turpspol), 酪胺(tyramine)和氨。 糖類以糊精、葡萄糖為主, 也含少量戊糖、戊聚糖。 大豆約合18%脂肪, 在制醬過程中, 基本上無變化, 故醬中所含脂肪, 基本上都存在於豆辯中。 醬中所含酸類, 其揮發者有甲酸、乙酸、丙酸等;不揮發者有乳酸(lac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曲酸(kojic acid)等。 其他有機物質有乙醇, 甘油, 維生素, 有機色素等;無機物除多量的水、食鹽外, 尚有隨原料帶入的硫酸鹽、磷酸鹽、鈣、鎂、鉀、鐵等。

【性味】鹹;甘;平

【歸經】胃;脾;腎;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主蛇蟲蜂螯毒;燙火傷;浸淫瘡;中魚、肉、蔬菜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調敷;或化汁塗。 內服:適量, 湯飲化服。

【注意】《隨息居飲食譜》:痘痂新脫時食之則癜黑。

【附方】①治百藥、百蟲、百獸之毒損人者: 豆醬, 水洗去汁, 以豆瓣搗爛一盞, 白湯調服。 再以豆瓣搗爛, 敷傷損處。 (方脈正宗》)②解輕粉毒(服輕粉口破者): 以三年陳醬, 化水, 頻漱之。 (《瀕湖集簡方》)③治湯火燒灼未成瘡: 豆醬汁敷之。 (《肘後方》)④治人卒中煙火毒: 黃豆醬一塊。 調溫湯一碗灌之。 (《本草匯言》)⑤治癘瘍: 醬汁研石硫磺作泥, 以生布楷破, 敷瘍上。 (《救急方》)⑥治妊娠下血: 豆醬二升。 漉去汁, 熬令燥, 末, 酒服方寸匕, 日五、六服。 (《古今錄驗方》豆醬散)⑦治妊娠尿血: 豆醬一大盞(微焙令幹), 生幹地黃二兩。 上搗羅為末, 每於食前, 以粥欽調下一錢服之。 (《海上方》)⑧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 醬清和蜜, 溫塗之。 (《幹金方》)

【各家論述】

1.《別錄》:主除熱, 止煩滿, 殺百藥、熱湯及火毒。

2.《日華子本草》:殺一切魚、肉、菜蔬、蕈毒;並治蛇、蟲、蜂等毒。

3.《綱目》:醬汁灌入下部, 治大便不通;灌耳中, 治飛蛾蟲吸入耳;塗犬咬及湯火傷灼未成瘡者有效;中砒毒, 調水服。

4.《本草匯言》:祛時行暑熱、病毒、瘴氣。

5.《本草求真》:解腎熱邪。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