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鱭魚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Jì Yú

【英文名】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y

【別名】鮤、鱴刀、刀魚、望魚、鰽魚、江鱭、麻鱭、子魚、鳳尾魚、毛花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鯷科動物刀鱭及其近緣種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捕撈, 捕後, 去鱗片、鰓片、鰓及內臟, 鮮用。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經

【功能主治】健脾補氣;瀉火解毒。 主慢性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及瘡癤癰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60g。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不宜多食。 濕邪內阻及瘡疥、敗疽、痔漏者慎服。

【各家論述】

1.《綱目》:鮓, 貼痔瘺。

2.《本草求原》:貼敗疽痔漏。

3.《隨息居飲食譜》: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