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居然會導致腎結石? 趕緊喝口茶 壓壓驚
俗語常道茶“冬飲可御寒, 夏飲去暑煩”。 大暑一到, 飲水量也日益增多, 但喝白開水沒味道, 喝“肥宅快樂水”又怕胖, 茶水就成了不少人的選擇。 但愛喝茶的朋友最近卻被“喝茶易得腎結石”“長期飲茶恐增加腎結石風險”等謠言文章嚇得不輕。 到底怎么回事?咱們還是細細說來吧。
導致腎結石的原因
有三類
找來這些謠言文, 讀完發現它們的邏輯主要在于:茶葉含有草酸, 而草酸鈣是腎結石的誘因之一, 所以經常喝茶容易導致腎結石。 但是這個看起來似乎順理成章的邏輯, 細究起來就不是那么靠譜了,
首先, 咱們得先知道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其實腎結石不只是“腎結石”, 它在醫學中的真實稱謂其實是“泌尿系結石”。 泌尿系結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 結石可能出現在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等部位, 只是腎和輸尿管結石較為常見, 所以大家往往將泌尿系結石叫做腎結石。
那泌尿系結石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在醫學上一般認為有三個方面是結石形成的主要機理:一是尿液成石物質的過飽和;二是抑制成石物質減少、促進物質增多;三是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受損。
簡單概括就是:生成結石、排不出去、腎不行了。
而其中, 導致后兩者的因素也有很多, 比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基因異常等。
所以謠言文中的第一個漏洞產生了,
攝入草酸
不代表一定會導致腎結石
腎結石在中老年男性(30-60歲)的發病率很高, 約為10%, 并且依賴于年齡、性別和種族而改變。 近80%的腎結石為草酸鈣結石, 15%為磷酸鈣結石, 其余為尿酸結石、胱氨酸結石及感染性結石。
結石發病率這么高, 草酸鈣引起的腎結石這么多, 攝入草酸多肯定會導致發病?醫生可沒這樣說。
國內很多研究都點明, 泌尿系結石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復雜過程,
說所有的茶都富含草酸
是以偏概全
以苦丁茶為例, 顯微鏡下觀察其薄壁細胞中確實存在草酸鈣。 那含量多嗎?這個不好說。
如果查看各種茶抽出液的可溶性固體成分濃度和草酸含量, 可以發現許多茶類物質是確實含有草酸的, 對于紅茶、綠茶來說, 有較高的草酸含量(44mg/kg-90mg/kg), 而烏龍茶的草酸含量卻只有5mg/kg-47mg/kg。 在烏龍茶中, 水仙和武夷水仙的草酸含量比較高, 特級武夷水仙草酸含量為47mg/kg。
所以謠言的第二個漏洞誕生。 茶葉種類不同、制作工藝不同等因素都會導致茶的草酸含量不同。 而謠言中泛泛而談, 說茶富含草酸, 是不是有點以偏概全了?
很多食物中的草酸含量都大于茶葉
在食用后大部分也都已排出體外
單純地羅列茶葉的草酸可能大家并不能直觀地感受它的含量, 我們再用平常常說的草酸含量較高的菠菜進行對比。 參考劉曉霞等人所做的《供氮水平對不同菠菜品種光合特性、硝酸鹽和草酸含量的影響》研究中的數據, 可以看出, 菠菜的可溶性草酸含量大約在12-16mg/g, 即12000mg/kg以上, 即使取茶葉最高的草酸濃度90mg/kg來對比,
其實, 一般而言, 食物中的草酸吸收率很低, 大約只有2.4%-14.4%, 絕大部分草酸還沒被小腸吸收就已經與食物中的鈣結合隨排泄物排出體外。 所以正常人適量食用這些高草酸含量的食物完全不影響健康。 同理, 茶葉中的草酸吸收率比它們還低, 怎么可能構成這么大的威脅呢?更何況正常人一天可以吃100g菠菜, 有誰能吃掉100g茶葉呢?
喝茶的健康益處
已被研究證實
當然, 萬事沒有絕對。 如果本身出現一定的腎臟疾病或者是結石頻發的患者, 還是要少食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或采用恰當的處理方式,
到此為止, 茶葉“黑歷史”也就此被“洗白”了。 但是還沒完, 茶葉對腎的好處大家還沒有看到:三峽大學藥物制劑研究所發現茶葉中的茶多糖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腎病小鼠發病過程中的生化指標;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科的研究顯示, 茶多酚在一定濃度范圍內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并抑制脂質過氧化過程, 減輕腎病綜合征大鼠的腎臟進行性傷害;寧波市泌尿腎病醫院發表的文章顯示, 茶葉中的EGCG可以減輕機體的過氧化損傷, 降低形成結石的危險……
至于如何喝茶葉, 眾說紛紜。 目前看到的上限為每日12g左右(有部分文章認為不超過10g, 也有說不超過5g), 且每日飲茶3-4泡為宜。對于不常喝茶的朋友,完全不用擔心茶葉帶來的草酸,而對于常常飲茶,身體健康的朋友,掌握合適的沖泡方法,每日飲用也不必過于擔憂腎結石的風險。但是對于腎結石患者、身體機能不佳的朋友及孕婦等特殊群體,還是建議不要每日過多飲茶,遵循醫囑。
文/亢涵(生物醫學工程在讀博士) 且每日飲茶3-4泡為宜。對于不常喝茶的朋友,完全不用擔心茶葉帶來的草酸,而對于常常飲茶,身體健康的朋友,掌握合適的沖泡方法,每日飲用也不必過于擔憂腎結石的風險。但是對于腎結石患者、身體機能不佳的朋友及孕婦等特殊群體,還是建議不要每日過多飲茶,遵循醫囑。
文/亢涵(生物醫學工程在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