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消毒藥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Xiāo Dú Yào

【別名】如意草、箭頭草(《山西通志》), 罐嘴菜、小犁頭草、地黃瓜(《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堇菜的全草。 7~8月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20~30釐米。 莖斜上或伏臥。 基出葉具長柄, 葉片腎狀卵形, 或三角狀腎形, 長1.5~2.5釐米, 寬2~2.5釐米, 先端鈍, 或三角形, 基部心形至半月形, 邊緣有淺波狀圓齒;莖生葉扁心形或三角狀心形, 葉柄較短;托葉披針形, 或線狀長橢圓形, 長7~20毫米, 全緣或有疏鋸齒。 花白色或淡紫色;花梗長5~8釐米;萼片5, 披針形, 長4~5毫米;花瓣連距長12毫米, 距長2~3毫米, 側瓣稍有毛, 唇瓣有紫條, 較它瓣短。

蒴果無毛, 開裂為3瓣。

【生境分佈】生田坎、山坡、水溝陰濕之處。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性味】

①《植物名實圖考》:味苦辛。

②《貴州民間藥物》:性涼, 味微苦。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實圖考》:以末塗惡瘡。

②《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 治蛾子, 刀傷, 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外用:搗爛敷或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蛾子:鮮消毒藥搗爛, 泡淘米水, 含口中, 隨時更換;另外敷於頸項下, 以蛾消為度。 (《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刀傷:消毒藥適量。 嚼爛, 敷傷處。 (《貴州草藥》)

③治無名腫毒:消毒藥兌淘米水, 搗絨, 敷患處。 (《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