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甲香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1.《唐本草》:甲香, 生南海, 蠡大如小拳, 青黃色, 長四、五寸, 取厴燒灰用之, 南人亦煮其肉啖, 亦無損益也。

2.《本草圖經》:甲香, 生南海, 今嶺外、閩中近海州郡及明州皆有之, 海蠡之掩也。

【拼音名】Jiǎ Xiānɡ

【英文名】snail

【別名】水雲母、催生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蠑螺科動物蠑螺及其近緣動物的厴。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urbo cornutus Solander2.Turbo marmoratus Linnaeus3.Turbo articulatus Reeve4.Trubo chryostomus Linnaeus5.Trubo petholatus Linnaeus6.Turbo argyrostomu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採捕, 捕得後將厴取下, 洗淨, 曬乾。

【性味】味鹹;性平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清濕熱;去痰火;解瘡毒。 主脘腹滿痛;痢疾;淋病;高血壓;頭痛;痔瘺;頭瘡;疥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5-15g;磨水沖服, 3-9g。 外用:適量, 煆研末撒或調敷。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心腹滿痛, 氣急, 止痢, 下淋。

2.《本草拾遺》:主甲疽, 瘺瘡, 蛇蠍蜂螫, 疥癬, 頭瘡, chan瘡。

3.《海藥本草》:和氣清神, 主腸風瘺痔。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