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苜蓿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內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Yě Mù Xu
【英文名】Sickle Alfalfa,Yellow Sickle Medick,Herb of Sickle Alfalfa
【別名】鐮莢苜蓿、豆豆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黃花苜蓿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dicago falcata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 曬乾備用。
【原形態】黃花苜蓿 多年生草本。 根粗壯, 木質化。 莖斜升或平臥, 長30-60(-100)cm, 分枝多, 被短柔毛。 三出複葉;托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 長3-6mm, 下部與葉柄合生;小葉倒披針形, 條狀倒披針形, 稀倒卵形或長圓狀卵形, 長1-2cm, 寬3-5mm, 先端圓鈍或微凹, 具小刺尖, 基部楔形, 邊緣上部有鋸齒, 下部全緣, 上面近無毛, 下面被長柔毛。 總狀花序密集成頭狀, 腋生, 通常有花5-20朵,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0-4100m的山坡林下、草原、丘陵、溝及低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皂甙(saponins), 葉黃素酯(xanthophyll esters), 葉黃素(xanthophyll lutein)50%-52%, 葉黃素-5, 6-環氧化物(xanthophyll-epoxide), 菊黃質(chrysanthemaxanthin)9%-10%, 毛茛黃質(flavoxanthin)7%-8%, 小麥黃素-5-O-葡萄糖甙(tricin-5-O-glucoside), 小麥黃素-5-二-O-葡萄糖甙(tricin-5-di-O-glucoside), 小麥黃素-5, 7-二葡萄糖甙(tricin-5, 7-di-O-glucoside)。 並含有維生素B1;(thiamin)和 B2(ri-boflavin), 精氨酸(arginine),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 此外, 尚含有微量元素錳, 鐵, 鋅, 銅。 花含有β-胡蘿蔔素(β-carotene), δ-胡蘿蔔素(δ-carotene), 羥基-a-胡蘿蔔素(hydroxy-a-carotene), 新黃質(neoxanthin),
【性味】甘;微苦;平
【歸經】脾;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健脾補虛;利尿退黃;舒筋活絡。 主脾虛腹脹;消化不良;浮腫;黃疸;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研末, 3-4.5g。
【附方】治消化不良, 胸腹脹滿:黃花苜蓿一錢。 研末沖服, 一日二次。 (性味以下出《內蒙古中草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