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野韭菜”登上瑞士華人餐桌 富含礦物質與維生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莉蘭】在瑞士, 每到冬春交接的萬物復蘇之時, 如果去河邊或森林中散步, 便能發現一種看起來既不像草也不像菜的草本寬葉植物,

其直譯名為熊蔥或熊蒜。 這種植物不知什麼時候被在瑞士的華人發現,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地登上了華人的餐桌, 而且也得到了一個絕對中式的名字“野韭菜”。

瑞士資訊3月29日報導稱, 如今又到了採摘野韭菜的季節, 稍加注意便會注意到瑞士許多超市也有這種植物上架, 餐廳飯店也提供這種植物的菜肴, 而且種類繁多。

野韭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據記載是因狗熊喜歡採食而得名。 熊在經歷冬眠後需要借助熊蔥恢復體力和力量。 野韭菜味道非常類似於中國的韭菜, 多生長於林地樹蔭或河岸邊。 冬春交替季節新發的第一至第五葉味道鮮嫩, 適於食用。 開花後便沒有了韭菜的口感且味道發苦,

喪失食用價值。 所以, 建議採摘季節最好在其花期以前的3月到5月。

這種植物高約20到40釐米, 葉寬2到5釐米, 有一條長長的柳葉刀型葉脈。 野韭菜分佈於歐洲許多國家, 北亞地區的草地和林地也有。 在落葉林地較容易生長。 既被人們當作蔬菜和調料, 同時也是一種藥用植物。

報導指出, 野韭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比如, 鎂可以強壯肌肉, 維生素可以預防感冒。 100克野韭菜含有大約150毫克維生素C(人體一天維C的需求大約為50克)。 但加熱會改變這些成分的性質, 維C在高溫下會遭破壞。 所以, 即便要熱食, 也儘量縮短加熱時間。

此外, 野韭菜含有的大蒜素具有抗菌作用, 可緩解發燒和咳嗽, 還有助於預防胃病, 並對新陳代謝產生積極影響。

營養學家稱, 野韭菜所含硫化合物刺激肝臟和膽汁分泌, 因此可以促進脂肪代謝。

需要注意的是, 野韭菜的形狀與有毒的鈴蘭、秋水仙和還沒有長出斑點的斑葉疆南星非常相似, 因此採摘時要十分小心。 簡單且重要的辨別和鑒定方法是野韭菜葉子特殊的大蒜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