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有火吃什麼藥?
從中醫當中, 身體上火的原因還是非常多的, 而且這些火可以出現在很多器官當中, 包括大腸。 雖然有的時候身體上火會帶來很嚴重的病症, 但是治療起來還是很簡單的, 主要就是服用一些去火的藥物即可, 不過到底選擇哪一種還是要聽醫生的。 那麼, 大腸有火吃什麼藥呢?
大腸火又稱大腸濕熱, 是一種中醫病症, 多由食入了不潔的食物導致腸胃損傷, 主要的臨床表現有腹痛, 腹瀉, 大便粘稠, 有惡臭味, 肛門灼熱, 舌苔發黃。 可用中醫進行治療, 需要服用清化濕熱的藥物, 比如葛根芩連東加減, 具有解表清熱, 消除腸道炎症的目的。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的目的, 黃連黃芩能夠清熱解毒, 止瀉。 白芍, 甘草, 能夠緩解疼痛, 調理腸胃。
大腸濕熱吃什麼藥
1、芍藥東加味
芍藥、黃芩、黃連、大黃、銀花、檳榔、當歸、甘草、木香。 本方適用於腹痛、裡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為主證的痢疾患者。 水煎, 取汁300毫升, 分2~3次服用, 每日一劑。
若痢疾初起, 兼有表證, 加荊芥、防風、羌活;如熱毒盛者, 下痢赤多白少, 或純下赤凍, 則加白頭翁、秦皮、地榆、丹皮;若挾食滯, 苔膩脈滑, 加用神曲、青皮、陳皮、芒硝(入湯沖服);若濕熱留連不去, 下痢時發時止, 日久難愈,
2、葛根芩連東加味
葛根、黃芩、黃連、甘草、銀花、茯苓、木通、車前子。 本方適用於腹痛,
若濕熱泄瀉以濕邪偏重, 舌苔微黃厚膩, 脈濡緩, 可加用厚樸、薏仁;挾食滯者宜加神曲、山楂、麥芽;如有發熱、頭痛、脈浮等風熱表證, 加連翹、薄荷;如在夏季盛暑之時, 可酌加藿香、香薷、扁豆花、荷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