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孩子緩解焦慮
有些孩子總是擔心自己, 問一些重複問題, 如::“我的英語單詞還沒有記住, 怎麼辦”“我的作業還沒有寫好, 怎麼辦”............孩子有了這種焦慮, 家長該怎麼做呢
學者認為, 孩子緊張焦慮的成因非常複雜, 它可以是基因方面的, 也可能是由後天環境引起的。
父母關係不和諧
也有很多孩子的焦慮影射了父母關係的不和諧。 比如父母在婚姻關係上有裂痕, 他們自己不願意面對, 而通過提高對孩子的要求來彌補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時也會下意識地配合父母, 表現出一些焦慮的症狀, 使家裡的矛盾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先天氣質起一定作用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 他們的寶貝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表現出極度的, 見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 稍長大一些後, 他們中的一些依然表現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的性格特點, 容易緊張, 多慮。 有些父母很納悶, 自己帶孩子和別人沒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孩子這麼“磨人”在這裡, 先天氣質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父母要求過高
如今, 更為多見的焦慮是父母通過對孩子實行超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別的孩子不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會, 別的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 由於有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高標準, 孩子的表現很難讓父母滿意和認可,
環境因素
有研究表明, 環境因素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 大多具有焦慮氣質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也容易焦慮, 或情緒易急躁。 不難想像, 遇事經常緊張的父母傳遞給孩子的資訊也是惶惑焦慮的;而情緒不穩、愛責打孩子的父母, 他們的孩子在長期被忽略、責打、否定的狀況下, 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過度保護和溺愛
過度地保護和溺愛孩子, 使他缺乏獨立性發展, 也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