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青蘭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拼音名】Yán Qīnɡ Lán
【別名】哈敦-畢日陽古(蒙名), 那烏黃乃(藏名)。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岩青蘭的全草。 7~8月采全草, 洗淨, 曬乾。
【性味】
甘辛, 涼。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辛, 涼。
②《內蒙中草藥》:甘苦, 平。
【歸經】《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肺、胃、脾三經。
【功能主治】
清熱消炎, 涼血止血。 治外感風熱, 頭痛寒熱, 喉痛, 咳嗽, 黃疸型肝炎, 吐血, 衄血, 痢疾。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熱消炎。 治風熱頭痛, 喉痛咳嗽, 外感夾食, 胸脘脹滿。
②《內蒙古中草藥》:清熱燥濕, 涼肝止血。 治頭痛, 黃疸, 吐血, 衄血, 咽痛, 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或研末入丸、散。
【附方】治外感夾食, 寒熱頭痛, 因胃熱而致的嘔吐腹瀉:岩青蘭、香薷、防風、茯苓、薔薇果各等分, 水煎服。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