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些房顫誤區
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顧名思義就是心房顫動, 目前已是慢性心臟病患者的一個重要併發症。 如果不及時治療糾正房顫, 血液在心房內淤滯, 就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脫落流到大腦就易造成腦梗塞即腦中風。 我國腦中風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升高, 其中一個原因就與房顫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所帶來的危害不瞭解、甚至誤解有關。
誤區1 房顫早期無需治療
房顫早期, 患者自覺心慌明顯, 心跳時快、時慢, 症狀十分顯著。 當轉為持續性房顫後, 因長期對快心率的耐受或持續性房顫心率相對緩慢,
誤區2 老年人房顫導管消融 風險高, 安全性差
老年人體質較弱, 合併慢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等, 不少人認為老年人房顫導管消融風險較高。 其實所謂導管消融是一種“微創”的介入操作。 只需在局麻下, 穿刺靜脈, 提供血管入徑即可, 只留有針眼大小的皮膚切口, 老年人能較好地耐受。
房顫發病人群主要集中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因此臨床工作中老年人房顫占導管消融房顫80%以上。
誤區3 瓣膜置換術後的房顫患者 無需治療
風濕性心臟病合併房顫的發生率高達30%以上。 當風心病患者進行瓣膜置換術後, 解除了瓣膜的狹窄, 理論上增大的左心房應該回縮至正常大小。 但如患者合併房顫, 這些風心病患者進行瓣膜置換術後, 擴大的心房不但不回縮, 而且繼續擴大, 最後將誘發心衰, 加重病情。 從而使患者既受了開胸手術的痛苦, 又花費了巨額的費用, 而且又無法達到滿意的臨床效果。 事實上, 瓣膜置換術後的房顫患者也須要對房顫進行及時正確處理, 而且理想的方法可以採用導管射頻消融等治療手段。
誤區4 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房顫不能根治
器質性心臟病(如風心病、心肌病、甲亢型心臟病、高心病、冠心病等)患者同時並存房顫非常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