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缺不缺鈣
我們都知道鈣元素對人體來說是特別重要的, 如果人體長期缺鈣不僅會造成骨質疏鬆的現象還會肌無力, 而且特別是對於一些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來說, 他們如果缺鈣很可能就會造成發育畸形, 還會造成一些其他發育方面的缺陷, 所以應該及時的補充鈣, 那麼怎麼能知道自己缺不缺鈣呢?
科學且簡單的方法是去醫院作血鈣含量測定。 正常人的血鈣維持在2.18-2.63毫摩爾/升(9-11毫克/分升), 如果低於這個範圍, 則認定為缺鈣。 但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 由於生理原因, 老年人甲狀旁腺激素長期代償性增高, 引起了“鈣搬家”, 使血鈣增高, 這樣, 測量結果就不能真實反映體內鈣的含量。 此時, 就應進行骨密度測量。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還可以根據一些症狀進行自我診斷。
(1)兒童
當孩子出現下面一些症狀時, 就應診斷為缺鈣: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睡狀態, 入睡後愛啼哭、易驚醒, 入睡後多汗;陣發性腹痛、腹瀉, 抽筋, 胸骨疼痛, “X’型腿、“O”型腿, 雞胸, 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厭食、偏食;白天煩躁、坐立不安;智力發育遲、說話晚;學步晚, 13個月後才開始學步;出牙晚, 10個月後才出牙, 牙齒排列稀疏、不整齊、不緊密, 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頭髮稀疏;健康狀況不好,
(2)青少年
青少年缺鈣會感到明顯的生長疼, 腿軟、抽筋, 體育課成績不佳;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 容易疲倦;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過敏、易感冒等。
(3)青壯年
一般情況下, 青壯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壓力, 緊張的生活節奏往往使他們疏忽了身體上的一些不適,
(4)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處於非常時期的婦女, 缺鈣現象較為普遍。 不過, 隨著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 人們對此期缺鈣的症狀較為熟悉。 當她們感覺到牙齒鬆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關節疼、風濕疼;頭暈, 並罹患貧血、產前高血壓綜合征、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時, 就應診斷為缺鈣。
(5)老年人
成年以後, 人體就慢慢進入了負鈣平衡期, 即鈣質的吸收減少、排泄加大。 老年人大多是因為鈣的流失而造成缺鈣現象。 他們自我診斷的症狀有老年性皮膚病癢;腳後跟疼,
當然, 檢查是否缺鈣, 最可靠的辦法還是去醫院請專科醫生檢查診斷, 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治療。
怎樣判斷小兒缺鈣?
6個月的毛毛白白胖胖, 近來夜晚常常啼哭不止, 表現亦不如以前活潑, 媽媽帶他來醫院檢查, 醫生判定毛毛缺鈣, 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小兒生長迅速, 並且戶外活動少, 曬太陽少, 常引起鈣的吸收不足而導致各種缺鈣表現。 小兒是否缺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①常表現為多汗, 與溫度無關, 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 使小兒頭顱不斷磨 擦枕頭, 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
②精神煩躁, 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 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③夜驚, 夜間常突然驚醒, 啼哭不止。
④1歲以後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 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 前囪門閉合延遲, 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⑤前額高突, 形成方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