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心衰早期有4大信號 8大方法來護理

心血管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心理、情緒及社會刺激因素有關。 良好的心理狀態, 樂觀豁達的心情有利於預防和改善疾病, 提高生活品質。

因此, 心衰患者一定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樂觀看持事物, 遇事要冷靜, 尤其是對待疾病, 要持“既來之, 則安之”的態度, 積極治療, 但又不要急於求成, 胡亂求醫, 這樣將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心血管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心理、情緒及社會刺激因素有關

那麼, 心衰早期應該如何發現呢--

心衰早期的四大信號

心衰早期由於患者能自由活動, 堅持工作, 往往被人們忽視, 但心衰並不是不能被識別, 下面的信號能為我們識別心衰提供很好的幫助。

心衰早期由於患者能自由活動, 堅持工作, 往往被人們忽視

一、日常活動星稍微大一點, 就會感到心慌、胸悶、出不來氣。

二、晚上睡党時需墊高枕頭, 呼吸才感覺舒適, 夜間睡眠時會突然胸悶、氣短, 甚至憋醒。

三、出現乾咳的現象, 白天或坐著時較輕, 而晚上或平臥時則加重。

四、白天尿量減少, 晚上尿量增加, 並伴有體重增加或下肢浮腫的現象。

心衰患者的五大飲食原則

一、飲食宜低鹽。 若有水腫時, 則需無鹽飲食和低鉀飲食, 如雞蛋、鴨蛋、皮蛋、麵筋、梨、西瓜等。

用利尿藥後, 尿量增加時宜多食含鉀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紅棗等。 各種鹹食和醃製品均應禁食。

心衰患者若有水腫時, 則需無鹽飲食和低鉀飲食

二、宜少吃多餐, 忌過飽, 營養力求豐富和多樣化。 臨睡前不進或少進食物與水分。

三、宜食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生冷堅硬、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也要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 如豆類、薯類、南瓜等。

飲食應多攝取含豐富纖維素及維生素C的食材

四、飲食應多攝取含豐富纖維素及維生素C的食材, 如山茨菇、馬蹄、茭白、百合、黃瓜、絲瓜、檸檬、豆芽等。

五、本病在用洋地黃治療時, 宜進食含鈣低的食物, 忌食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骨頭、蝦、海蜇、海帶、紫菜、木耳、巧克力、橄欖等。

心衰的八大家庭護理方法

一、減少誘因

感染是誘發心衰的常見原因, 一些體弱病人感染時症狀不典型, 體溫不是很高, 僅表現為食欲不振、倦怠等, 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預防心衰發生。

僅表現為食欲不振、倦怠等, 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預防心衰發生

二、合理用餐

應嚴格按醫囑用餐, 切忌自作主張更改或停用餐物, 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並應熟悉常用餐物的毒副作用, 這樣有利於不良反應的早發現、早就醫、早處理。

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時應臥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轉後應下床做一些氣功、散步、太極拳等活動

三、合理休息

休息是減輕心臟負擔的重要方法,可使機體耗氧明顯減少,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時應臥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轉後應下床做一些氣功、散步、太極拳等活動,但要掌握活動量,當出現脈搏>110次/min,或比休息時加快20次/min,有氣急、心慌、心絞痛發作或異搏感時,應停止活動並休息。

四、合理飲食

飲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復中占重要地位,其原則為低鈉、低熱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適量禁煙、脂肪,酒。還應少食多餐,因飽餐可誘發或加重心衰。

慢性心衰患者常被迫採取右側臥位,應加強右側骨隆突處皮膚的護理,預防褥瘡

五、皮膚護理

慢性心衰患者常被迫採取右側臥位,所以應加強右側骨隆突處皮膚的護理,預防褥瘡。可為患者定時翻身、按摩,護理動作應輕柔,防止皮膚擦傷。對水腫嚴重者的皮膚更應加強保護。

六、心理護理

心衰患者應學會自我監測,以便對出現的各種症狀和所用饕物的毒副作用及時發現,如出現氣短、夜間憋醒、泡沫狀痰、咳嗽加重、乏力、倦怠、嗜睡、泡沫狀痰、煩躁等,可能為心衰的不典型表現,應及時就醫。

對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視,也不要過分關注,因為過分緊張往往更易誘發急性心衰

七、自我監測

慢性心衰患者常年臥床,易產生“累贅”感,對生活信心不足,同時又懼怕死亡。因此,家屬應多關心體貼,生活上給予必要的幫助,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患者自己也應保持平和的心態,各種活動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強,也不過分依賴別人。對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視,也不要過分關注,因為過分緊張往往更易誘發急性心衰。

八、定期複查

應定期抽血複查地高辛濃度和鈉、血鉀、鎂及尿素氮、肌酐等。並定期複查心電圖,心功能測定可每三個月檢查一次。檢查體重及水腫狀況,根據病情由醫生決定饕物是否需要調整。

心衰患者檢查體重及水腫狀況,根據病情由醫生決定饕物是否需要調整

預防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①積極防治各種器質性心臟病。

②避免各種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風濕活動、避免過勞、控制心律失常、適度限制鹽的攝入。注意飲食結構,即吃“一口肉,二口飯,三口水果,四口蔬菜”。

③積極防治影響心功能的合併症,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及腎功能不全等。

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時應臥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轉後應下床做一些氣功、散步、太極拳等活動

三、合理休息

休息是減輕心臟負擔的重要方法,可使機體耗氧明顯減少,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時應臥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轉後應下床做一些氣功、散步、太極拳等活動,但要掌握活動量,當出現脈搏>110次/min,或比休息時加快20次/min,有氣急、心慌、心絞痛發作或異搏感時,應停止活動並休息。

四、合理飲食

飲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復中占重要地位,其原則為低鈉、低熱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適量禁煙、脂肪,酒。還應少食多餐,因飽餐可誘發或加重心衰。

慢性心衰患者常被迫採取右側臥位,應加強右側骨隆突處皮膚的護理,預防褥瘡

五、皮膚護理

慢性心衰患者常被迫採取右側臥位,所以應加強右側骨隆突處皮膚的護理,預防褥瘡。可為患者定時翻身、按摩,護理動作應輕柔,防止皮膚擦傷。對水腫嚴重者的皮膚更應加強保護。

六、心理護理

心衰患者應學會自我監測,以便對出現的各種症狀和所用饕物的毒副作用及時發現,如出現氣短、夜間憋醒、泡沫狀痰、咳嗽加重、乏力、倦怠、嗜睡、泡沫狀痰、煩躁等,可能為心衰的不典型表現,應及時就醫。

對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視,也不要過分關注,因為過分緊張往往更易誘發急性心衰

七、自我監測

慢性心衰患者常年臥床,易產生“累贅”感,對生活信心不足,同時又懼怕死亡。因此,家屬應多關心體貼,生活上給予必要的幫助,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患者自己也應保持平和的心態,各種活動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強,也不過分依賴別人。對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視,也不要過分關注,因為過分緊張往往更易誘發急性心衰。

八、定期複查

應定期抽血複查地高辛濃度和鈉、血鉀、鎂及尿素氮、肌酐等。並定期複查心電圖,心功能測定可每三個月檢查一次。檢查體重及水腫狀況,根據病情由醫生決定饕物是否需要調整。

心衰患者檢查體重及水腫狀況,根據病情由醫生決定饕物是否需要調整

預防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①積極防治各種器質性心臟病。

②避免各種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風濕活動、避免過勞、控制心律失常、適度限制鹽的攝入。注意飲食結構,即吃“一口肉,二口飯,三口水果,四口蔬菜”。

③積極防治影響心功能的合併症,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及腎功能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