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傷口吃醬油真的會變黑嗎

如果是皮膚暴露部位出現傷口, 一定會聽到別人反復強調千萬別吃醬油, 會容易留疤。 很多人也會認為自己發黑的傷口是因為食用醬油導致的, 其實二者并沒有什么根本的聯系。 傷口發黑與我們身體的黑素細胞有關, 而這又與我們人體的遺傳基因、激素水平等等有關, 并不是單一的一個方面。

方法/步驟

是什么東西讓我們變黑?

在我們的皮膚里, 有一群叫「黑素細胞」的小家伙, 它們每天孜孜不倦地用「酪氨酸」這樣一種人體內的氨基酸作為原料, 經過「酪氨酸酶」的催化, 以及其他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 產生「黑素」。 而「黑素」, 就是我們皮膚顏色的主要決定因素。 它的多或少, 受遺傳基因、激素水平和紫外線照射等等因素的影響。

吃醬油能不能讓我們變黑?

醬油里的確含有酪氨酸, 不過, 它并不是唯一一個含有酪氨酸的食物, 甚至都不是食物中富含酪氨酸的佼佼者。

不同制作工藝、種類、廠牌的醬油, 酪氨酸的成分會稍有出入, 但通常不見得比白白凈凈的牛奶、豆漿更高, 更遠遠比不上素稱有美白功效的薏米。

可見, 食物中酪氨酸含量的多少, 其實對膚色的影響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實際上, 原料的充足顯然不等于成品的高產, 就算我攝入大量酪氨酸, 我體內的黑素生產流水線不加班, 也不見得會形成更多的黑素。

那么也許有人產生了新的疑慮:醬油里會不會含有促進合成黑素的催化劑呢?

其實, 黑素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催化劑就是酪氨酸酶, 它不能耐受強酸, 無論醬油里是否含有酪氨酸酶, 都會在進入胃的時候, 就被胃酸滅活, 失去了能催化化學反應的生物活性。

因此, 醬油里其實即不特別富含黑素的原料, 也無法促進黑素的合成。 吃醬油, 根本不會使我們變黑。

有傷口的人, 雞蛋、牛奶和魚蝦也不能吃?

傳統醫學有種說法, 說有些食物是「發」的, 會使人皮膚像發面饅頭一樣「發」起來, 腫得高高的隆起于皮表。

這種說法在傳播的過程中, 又漸漸演變成了:倘若有傷口的人吃了「發」物, 就會留下隆起的難看的疤痕, 因此必須忌口。 雞蛋、牛奶和魚蝦正是其中的代表性食品。

那么「發」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其實, 這很可能是古人對于「蕁麻疹」的一種經驗性判斷, 因為蕁麻疹的典型皮損, 就是隆起于皮膚表面、伴隨劇烈瘙癢的片狀風團, 而蕁麻疹最常見的病因, 就是不能充分消化高蛋白食品而導致的過敏, 雞蛋、牛奶和魚蝦都是高蛋白食品, 不能耐受的人群食用后可能誘發或加劇風團。

但隆起的蕁麻疹跟隆起的疤痕是機理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

通常來說, 皮膚受傷后的修復是由真皮層發出的, 只要損傷局限于表皮而不達到真皮層,

就不會形成瘢痕。 但同樣是傷及真皮, 有的人受傷后僅僅留下細細的一條線, 有的人則會留下粗大、隆起、暗紅色的疤痕。

這并非因為傷口愈合期間吃了什么不該吃的東西, 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體質, 醫學上稱之為「瘢痕體質」。

沒有瘢痕體質的人, 即使大吃雞蛋牛奶, 傷愈后同樣只會留下一條細線;有瘢痕體質的人, 即使不吃雞蛋牛奶等物, 只要傷口深達真皮層, 同樣會留下難看的隆起的瘢痕。 對后者來說, 與其費時間琢磨怎么忌口, 不如小心避免受傷來得實在。

如果不是吃錯了東西, 為什么我的傷口愈合后留下了黑印子?

當皮膚存在炎癥時, 為了抵御外界一些諸如細菌之類的微生物的入侵, 我們的身體會在局部釋放一些炎癥介質,

以激活局部的免疫應答。 這些炎癥介質會對黑素細胞造成刺激, 可以導致局部的色素沉著。

因此, 即使我們完全不吃醬油, 假如傷口愈合很慢, 炎癥刺激存在的時間長, 還是有可能會留下色素沉著, 使得局部的皮膚顏色總是比周圍的正常皮膚顏色更深一些。

由于黑素也是會隨著皮膚表面細胞的新陳代謝而代謝掉的,這種色素沉著通常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減退。只是這個過程會很慢很慢,有時甚至長達數年。

假如嫌黑素代謝太慢,就更不應該胡亂忌口了!

在人體所需的各類營養中,維生素C可以促進黑素的代謝,維生素E可以減少黑素的形成,煙酸可以降低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而防止被曬黑……這些元素分別存在于不同的食物里,只有全面均衡飲食,才能把這些好東西都據為己用。

由于黑素也是會隨著皮膚表面細胞的新陳代謝而代謝掉的,這種色素沉著通常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減退。只是這個過程會很慢很慢,有時甚至長達數年。

假如嫌黑素代謝太慢,就更不應該胡亂忌口了!

在人體所需的各類營養中,維生素C可以促進黑素的代謝,維生素E可以減少黑素的形成,煙酸可以降低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而防止被曬黑……這些元素分別存在于不同的食物里,只有全面均衡飲食,才能把這些好東西都據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