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更快適應幼稚園生活
寶寶上幼稚園了, 從一切依賴父母到自己獨立思考處理一些事情, 這期間肯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作為家長該如何面對剛入園的孩子?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呢?
“狠心”面對孩子的哭鬧
孩子剛到幼稚園肯定會哭天喊地的, 家長們看在眼裡, 疼在心上, 一步一回頭地想看看孩子在幼稚園的情況, 擔心孩子是否受得了。
對此幼稚園的老師認為, 不要怕孩子哭, 一定程度上孩子的哭是表面現象, 是哭給家長看的, 送完孩子後要趕緊走, 其實家長走後, 大部分孩子就沒事了, 因老師會有許多方法平息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不生病的話, 家長應堅持送, 千萬不要因孩子的哭鬧而中斷。 家長要給孩子多講一些上幼稚園的好處, 比如有許多玩具、好多小朋友一塊玩、還可學習知識等, 告訴他“孩子長大了, 該上幼稚園了, 就像媽媽要上班一樣,
張愛華教授認為, 在孩子剛開始的適應期, 家長不能太心軟, 不要中間到幼稚園去看孩子, 可以把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告訴老師, 為孩子準備好必備的衣物等, 但不要過多干涉孩子在幼稚園的生活。
如何面對孩子的反常情緒
有的孩子從幼稚園回到家後, 變得動不動就愛發脾氣、鬧情緒,
幼稚園老師認為, 幼稚園的常規多, 孩子會感到憋得慌, 如想玩具時老師不讓玩, 不想睡覺時老師非讓睡, 而回家後, 就徹底放鬆了, 發一下小脾氣也很正常, 但孩子鬧脾氣時, 先不要管他, 讓他先把脾氣發出來, 然後再去安撫, 給他講道理。 對有些孩子無原則的哭鬧, 家長不能一味遷就, 一味順著孩子, 要有原則, 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 但孩子哭完, 要注意讓孩子喝點水, 以免上火。
張愛華教授認為, 孩子在幼稚園裡, 面對的是陌生的老師, 接受的是幼稚園裡的一些規矩, 肯定不像在家裡那樣自由, 感到受限制和約束, 家是孩子最溫暖最舒適的港灣, 回家後釋放出來是好事,
節假日生活要規律
一過禮拜天節假日, 家長就認為孩子在幼稚園待了一周, 肯定受了不少委屈, 於是想方設法帶孩子出去玩, 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
幼稚園老師說, 一到週一, 就有孩子鬧病, 大多是因為禮拜天家長帶著孩子出去玩、走親訪友等飲食不節造成的。 孩子回到家裡, 想吃什麼吃什麼, 想玩什麼玩什麼, 想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睡覺, 剛剛開始的幼稚園的有規律的生活全被打亂了。
張愛華教授認為, 孩子在家的生活要儘量有規律, 如用餐時間、活動的時間、午休的時間、晚上睡覺時間等, 儘量與幼稚園大體一致, 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在幼稚園受了什麼天大的委屈, 不要放縱孩子, 按幼兒的一些正規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讓孩子慢慢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否則, 孩子再到幼兒 園, 得重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使適應的過程加長。
幼稚園的老師認為, 現在的家長工作較忙, 常常是接上孩子就走, 很少與老師溝通, 對孩子在幼稚園的表現如何不甚瞭解, 這樣就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 。 如果家長平時多與老師溝通, 對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多表揚多鼓勵, 表現不好的方面, 配合老師一起對孩子進行教育, 將有利於孩子更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有些家長把孩子接回家後, 常愛問孩子今天老師都教了些什麼, 學了些什麼?由於孩子太小他可能一時說不上來, 但他已經潛移默化地印在了記憶裡, 可能會在玩玩具時或別的場合不經意地說出來或表現出來。 如果家長老問, 會給孩子一種心理壓力。 如有位家長每次接孩子後, 先讓孩子尿尿, 尿如是白色的就說明孩子今天喝得水多, 如果尿是黃色的說明今天喝的水少,這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精神負擔。
張愛華教授認為,孩子在家時家長各方面都為孩子想的管的很周到很好,比如穿衣、吃飯等,而幼稚園裡那麼多孩子,像吃飯、穿衣、大小便這樣的事情,最好幫孩子自己做,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以便讓孩子儘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孩子在入園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有什麼問題要跟老師說,主動接近老師,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如想喝水了,就要說:“老師,我想喝水”。並且還要告訴孩子,到幼稚園有了小朋友,不能任性,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做為家長,千萬不能給孩子說,“幼稚園有人打你,你就不能打他呀”,“如果再讓我知道,你被誰打了、欺負了,回來我先揍你一頓。”這樣只能讓孩子學得更霸道,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另外,要告訴孩子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有不同意見要找老師說明,或是回來給家長說,讓家長與老師溝通,互相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做一個細心的家長
家長不要讓孩子往幼稚園帶零食,最好在家裡也不吃零食,吃零食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對待孩子還要細心,平時要注意檢查孩子的衣物,看兜裡是否有諸如小棍子、小釘子、玻璃球之類的,以及褲子松了別上的別針等,以免發生危險.
如果尿是黃色的說明今天喝的水少,這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精神負擔。張愛華教授認為,孩子在家時家長各方面都為孩子想的管的很周到很好,比如穿衣、吃飯等,而幼稚園裡那麼多孩子,像吃飯、穿衣、大小便這樣的事情,最好幫孩子自己做,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以便讓孩子儘快適應幼稚園的生活。孩子在入園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有什麼問題要跟老師說,主動接近老師,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如想喝水了,就要說:“老師,我想喝水”。並且還要告訴孩子,到幼稚園有了小朋友,不能任性,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做為家長,千萬不能給孩子說,“幼稚園有人打你,你就不能打他呀”,“如果再讓我知道,你被誰打了、欺負了,回來我先揍你一頓。”這樣只能讓孩子學得更霸道,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另外,要告訴孩子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有不同意見要找老師說明,或是回來給家長說,讓家長與老師溝通,互相配合把孩子教育好。
做一個細心的家長
家長不要讓孩子往幼稚園帶零食,最好在家裡也不吃零食,吃零食會影響孩子的食欲。對待孩子還要細心,平時要注意檢查孩子的衣物,看兜裡是否有諸如小棍子、小釘子、玻璃球之類的,以及褲子松了別上的別針等,以免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