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應及時治療
蛛網膜下腔出血有原發性的原因和繼發性因素, 繼發性因素常見的就是外傷引起的, 外傷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要及時治療, 絕對臥床休息, 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合適治療方法, 但是很多都需要手術治療。
1、內科治療
(1)一般處理:SAH病人應住院監護治療, 絕對臥床休息4~6周, 床頭抬高15°~20°, 病房保持安靜、舒適和暗光。 避免引起血壓及顱壓增高的 誘因, 如用力排便、咳嗽、噴嚏和情緒激動等, 以免發生動脈瘤再破裂。 由於高血壓患者死亡風險增加, 需審慎降壓至160/100mmHg, 通常臥床休息和輕 度鎮靜即可。 頭痛時可用止痛藥, 保持便通可用緩瀉劑。 適量給予生理鹽水保證正常血容量和足夠腦灌注, 低鈉血症常見, 可口服NaCl或3%生理鹽水靜脈滴 注, 不應限制液體。 心電監護防止心律失常, 注意營養支持, 防止併發症。 避免使用損傷血小板功能藥物如阿司匹林。
(2)SAH引起顱內壓升高, 可用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和人血白蛋白(白蛋白)等脫水降顱壓治療。 顱內高壓徵象明顯有腦疝形成趨勢者可行顳下減壓術和腦室引流, 挽救病人生命。
(3)預防再出血:抗纖溶藥可抑制纖溶酶形成, 推遲血塊溶解和防止再出血。 常用氨基己酸(6-氨基己酸) 4~6g加於0.9%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 15~30min內滴完, 再以1g/h劑量靜滴12~24h;之後24g/d, 持續3~7天, 逐漸減量 至8g/d, 維持2~3周;腎功能障礙者慎用, 副作用為深靜脈血栓形成。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0.4g緩慢靜注, 2次/d, 或促凝血藥(立止血)、維生素K3等, 但止血藥應用仍有爭論。 高血壓伴癲癇發作可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
(4)預防性應用鈣通道拮抗藥(calcium channel antagonist):尼莫地平(nimodipine)40mg口服, 4~6次/d, 連用21天;尼莫地平(硝苯吡酯) 10mg/d, 6h內緩慢靜脈滴注, 7~14天為一療程。 可減少動脈瘤破裂後遲發性血管痙攣導致缺血合併症。 用去氧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或多巴胺使血壓 升高可治療血管痙攣, 確定動脈瘤手術治療後用此方法較安全。
2、手術治療
是根除病因、防止復發的有效方法。
(1)動脈瘤:破裂動脈瘤最終手術治療常用動脈瘤頸夾閉術、動脈瘤切除術等。 患者意識狀態與預後密切相關, 臨床採用Hunt和Hess分級法(表 2)對確定手術時機和判定預後有益。 完全清醒(Hunt分數I、Ⅱ級)或輕度意識模糊(Ⅲ級)患者手術能改善臨床轉歸, 昏睡(Ⅳ級)或昏迷(V級)患者似 乎不能獲益。
(2)動靜脈畸形:力爭全切除是最合理的, 也可採用供血動脈結紮術、血管內介入栓塞或γ刀治療等。 由於動靜脈畸形早期再出血風險遠低於動脈瘤, 手術可擇期進行。
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