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年底酒局多?這些解酒法防爛醉免傷身

四招防醉酒, 巧妙搭配食物可解酒, 守護“醉鬼”保暖最重要

農曆雞年即將到來。 親友歡聚相聚, 舉杯同慶新春的同時, 要當心, 過度飲酒導致的猝死正“守”在酒桌旁虎視眈眈。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南院區急診科主任王彤教授表示, 迫近年關, 急診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過度飲酒而送院的病人, 不少送來的時候已經失去了生命體征, 尤其是過年期間, 更是酒精中毒高峰期。

在提倡移風易俗、文明過節, 避免過量飲酒、勸酒、拼酒等酒桌陋習的同時, 廣州日報記者獲悉, 根據不同的酒採用相應的預防、解酒方法,

可降低飲酒傷身的風險。

警惕

吃抗生素再喝酒有危險

王彤教授指出, 該院過年期間每天都會接到1-2個酒精中毒者, 幾乎每個春節都有遇到1-2例死于酗酒的病人。 過度飲酒之所以會導致悲劇發生, 主要原因是高劑量的酒精造成血液裡乙醇含量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 進一步導致了呼吸中樞和控制心跳的神經中樞暫時性麻醉, 從而使機體無法攝入氧氣, 或者養料不能送達全身, 危及生命。

過度飲酒導致死亡的原因除了酒精中毒之外, 還有誤吸嘔吐物導致窒息、急性重症胰腺炎、橫紋肌溶解、低體溫、心肌梗死等。

近年來, 服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後喝酒導致的“雙硫侖樣反應”, 即在抗生素和酒精的聯合作用下,

因體內乙醛蓄積導致出現面部潮紅、頭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 也在急診科屢見不鮮。 尤其是服用頭孢呱酮類抗生素的飲酒者, 最易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使用此類藥物, 需要禁酒至少五天。

防醉

四招教你少“喝高”

人在江湖飄, 難免會喝高。 如何避免醉酒?王彤建議要遵循四個原則。

原則一:空腹莫飲酒。 如果連幹幾杯或空腹飲酒, 一瞬間體內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就會升得很高, 導致速醉。 有人喜歡在飲酒前先吃肉, 認為肉難以消化, 會延長酒在胃內停留時間, 酒精受胃酸的干擾, 吸收緩慢, 就不易酒醉。 實際上, 醫生更推薦在飲酒前多吃一些富含澱粉的食物, 例如先喝一杯高纖的燕麥片, 因為水溶性的澱粉比脂肪更能有效減少酒精的吸收,

也會讓胃有飽脹感, 從而減少酒精的攝取量。

原則二:切莫“一飲而盡”。 一飲而盡, 看上去豪爽, 卻容易速醉。 酒桌上要講究“節奏”, 慢慢喝酒, 不時地停頓一下, 喝酒時不要喝碳酸飲料, 如可樂、汽水等, 以免加快身體吸收酒精的速度。 喝白酒時, 要多喝白開水, 以利於酒精儘快隨尿排出體外。 喝啤酒時, 要勤上廁所。 喝烈酒時最好加冰塊。 另外白酒、黃酒、藥酒盡可能加溫後飲用, 因為這樣可揮發掉一些沸點低的醛類有害物質, 減少有害成分。

原則三:青菜是更好的“下酒菜”。 和肉相比, 綠葉蔬菜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保護肝臟, 豆製品中的卵磷脂也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原則四:切忌“混搭酒”,

“藥酒”別上酒桌。 各種酒成分、含量不同, 互相混雜, 會起變化, 使人飲後不舒適, 甚至頭痛、易醉。

尤其不要用藥酒混合, 因為某些藥物成分可能跟食物中一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 喝了後會令人噁心、嘔吐和不適, 還有部分人會導致嚴重過敏或嚴重的肝臟損傷, 轉氨酶急劇升高。

解酒

這些食物可解酒

輕微醉酒後, 會有頭暈頭痛等不適, 送醫院急診又太麻煩, 在家如何處理呢?王彤教授建議巧用食物解酒。 王彤強調, 如果真的喝高了, 還是建議親友儘快送醫院急診, 以免在家發生意外。

頭暈:大白菜、芹菜等加些食醋、白糖, 拌勻後醃漬10分鐘後食用, 清涼、酸甜, 可解酒醉後頭暈、顏面潮紅等症。

頭痛:治療因過量飲酒而頭痛的最佳方法是喝蜂蜜,

應為蜂蜜中含有多種水果不具有的果糖, 它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吸收, 有利於快速醒酒, 驅除頭痛感。

胸悶氣促:在白開水中加少許食鹽飲用, 對解除胸悶氣促有良好作用。 另外將生雞蛋清適量煎湯, 也可有效解除胸悶氣促症狀。

噁心嘔吐:酒醉後有噁心嘔吐者, 取一小塊生薑含於口內, 可止嘔吐。 另外牛奶與酒混合, 可使蛋白凝固, 緩解酒精在胃內吸收, 起到解痙護胃的作用。

腹痛:中藥五味子能夠促進膽汁分解, 加快肝臟分解酒精, 有效預防肝積毒, 減緩腹痛。 此外, 食用豆製品可以有效緩解腹痛, 因為豆類品中的半胱氨酸是人體的一種主要氨基酸, 它能解乙醛毒, 食後能使酒精迅速排出體外, 緩解腹痛。

照顧醉酒者

重度醉酒後 保暖很重要

王彤教授提醒說,

酒桌上如果發現有人重度醉酒, 首先要馬上停止飲酒, 讓他用清水灌口, 然後用濕毛巾分別敷在醉酒者後腦和前胸, 直至酒醉者清醒, 也可在熱毛巾上滴數滴花露水, 敷在醉酒者的臉上。 同時讓醉酒者臥床休息, 注意保暖, 比如用衣服、毛毯等包裹身體。

為了防止醉酒者被嘔吐物阻塞呼吸道, 要記得將他的身體放平, 頭偏向一邊。 還要及時檢查他呼吸和脈搏的情況, 如果在臥床休息後, 發現醉酒者還有脈搏加快、呼吸減慢、皮膚濕冷、煩躁的現象, 必須立刻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需控酒人群

飲酒治病?這五類人別當真

民間素有“飲酒活血暖身”“藥酒治病活人”之說。 王彤教授指出,適量飲酒可增加血液內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預防心臟病,減少動脈內膽固醇的累積。但是,如果有嚴重基礎病的人過量飲酒,就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以下五種人要控制酒量,最好慎飲、不飲。

1.有消化道疾病者:大量酒精進入人體後,首先在胃中稀釋胃液,使胃黏膜減少,隨後損害消化道的黏膜,會使消化道所有的疾病加重,如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胃潰瘍、腸炎等腸道疾病。

2.高血壓、糖尿病者:大量飲酒者卒中死亡率高於少量飲酒者三倍。高血壓喝酒後,會出現短暫的血壓下降,而後血壓會反彈上去,並且比平時要高。另外,過量飲酒可使肝藥酶活性受到抑制,使胰島素和降糖藥作用增強,引起嚴重的低血糖,甚至造成死亡。

3.心腦血管疾病:酒精能夠刺激血管擴張,加速心臟跳動,從而增加心臟的負擔,血液流通快,如果血管裡存在斑塊,這個時候就容易脫落,當斑塊脫落後隨著血液的流通運輸到血管狹窄的地方,就容易出現堵塞現象,人人都知道血管堵塞是很危險的事情。

4.肝臟疾病:長期飲酒,過多的乙醇進入血液,在體內代謝過程中,肝內的脂肪酸合成增多,氧化減少,脂肪就在肝內聚集,成為脂肪肝、酒精肝。

酒精還能直接損害肝細胞,造成轉氨酶升高,如果繼續飲酒,肝細胞會急劇變性和代謝失調,這個時候飯量減少,缺乏營養,肝細胞不斷壞死,又不斷被增生的纖維組織所代替,從而轉為臨床上較為難治的肝硬化。該病進一步發展為門脈高壓,併發消化道大出血,昏迷而危及生命,還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尤其是有乙肝病史者,更切忌飲酒。

5.喝酒臉紅者:我們都認為喝酒臉紅的人是酒精在散發、代謝,覺得這樣的人能喝。其實不是這樣的,原因是這樣的人自身缺少分解乙醛的酶,所以就會反映出臉紅、甚至渾身都泛紅的症狀。喝酒臉紅的人比喝酒臉不紅的人體內的乙醛含量高出好幾倍,從而增加猝死的風險。(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朱素穎)

王彤教授指出,適量飲酒可增加血液內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預防心臟病,減少動脈內膽固醇的累積。但是,如果有嚴重基礎病的人過量飲酒,就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以下五種人要控制酒量,最好慎飲、不飲。

1.有消化道疾病者:大量酒精進入人體後,首先在胃中稀釋胃液,使胃黏膜減少,隨後損害消化道的黏膜,會使消化道所有的疾病加重,如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胃潰瘍、腸炎等腸道疾病。

2.高血壓、糖尿病者:大量飲酒者卒中死亡率高於少量飲酒者三倍。高血壓喝酒後,會出現短暫的血壓下降,而後血壓會反彈上去,並且比平時要高。另外,過量飲酒可使肝藥酶活性受到抑制,使胰島素和降糖藥作用增強,引起嚴重的低血糖,甚至造成死亡。

3.心腦血管疾病:酒精能夠刺激血管擴張,加速心臟跳動,從而增加心臟的負擔,血液流通快,如果血管裡存在斑塊,這個時候就容易脫落,當斑塊脫落後隨著血液的流通運輸到血管狹窄的地方,就容易出現堵塞現象,人人都知道血管堵塞是很危險的事情。

4.肝臟疾病:長期飲酒,過多的乙醇進入血液,在體內代謝過程中,肝內的脂肪酸合成增多,氧化減少,脂肪就在肝內聚集,成為脂肪肝、酒精肝。

酒精還能直接損害肝細胞,造成轉氨酶升高,如果繼續飲酒,肝細胞會急劇變性和代謝失調,這個時候飯量減少,缺乏營養,肝細胞不斷壞死,又不斷被增生的纖維組織所代替,從而轉為臨床上較為難治的肝硬化。該病進一步發展為門脈高壓,併發消化道大出血,昏迷而危及生命,還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尤其是有乙肝病史者,更切忌飲酒。

5.喝酒臉紅者:我們都認為喝酒臉紅的人是酒精在散發、代謝,覺得這樣的人能喝。其實不是這樣的,原因是這樣的人自身缺少分解乙醛的酶,所以就會反映出臉紅、甚至渾身都泛紅的症狀。喝酒臉紅的人比喝酒臉不紅的人體內的乙醛含量高出好幾倍,從而增加猝死的風險。(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朱素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