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三裡水泡怎麼回事
艾灸的時候出現水泡也是比較常見的, 我們知道艾灸是中醫比較傳統的一種治療的方法, 它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效果, 很多人在艾灸以後會出現一些症狀表現, 比如說引起發癢紅腫, 導致出現水泡等等, 引起這些症狀的原因是比較多的, 比如說施炙過量或者是排毒反應等等, 我們來瞭解一下。
1、施灸過量
可能是這次艾灸時間太長了, 灸量過頭了, 這種情況應該減少施灸的次數或縮短單次的艾灸時間。
平時身體沒有病痛的話, 建議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 每穴位3-5鐘左右。 如果有傷風感冒等病痛, 或身體寒症較重, 可以艾灸相應的穴位, 時間可以長一點, 5-15分鐘都可以。 無病痛的情況下, 不要每天艾灸, 易上火(口乾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2、排毒反應
正常人艾灸一般是很少起泡的, 只有百分之幾的人會起泡。 但對於有些人,
有些人開始容易起泡, 但只要堅持, 以前的泡排了不少的毒後, 再加上灸了一段時間後, 經絡也通暢些, 後來就不容易起泡了, 再往後, 就是特意想起個泡也起不了啦。
艾灸可能也有失手的時候。 比如用艾條一隻手直接熏足三裡, 另一隻手玩手機。 看到某條興奮的消息, 拿艾條的手一下子杵到了肉上。 一聲吱吱地燒肉聲, 起了個大水泡。 不過, 如果你是因為懸灸或者溫和灸, 艾條離著皮膚“十裡之遠”, 也收穫一兩個水泡, 這便不能叫著燙傷(因為火沒有直接燙到皮膚)。
怎麼區分艾灸起水泡和燙傷起泡:已經起泡是不太好區分是燙傷還是灸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