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二葉無需治療
主動脈瓣二葉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 但是有些人說這種疾病並不需要治療, 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任何身體症狀都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這樣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自然會有健康的身體。 日常生活當中也要關注心臟健康, 避免過度的刺激, 避免勞累。 那麼, 主動脈瓣二葉無需治療是真的嗎?
一、病因
1.原發性
病因尚未完全明確, 有遺傳傾向。
2.繼發性
病因包括風濕性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臟穿透傷或嚴重的胸部閉合性損傷。
二、臨床表現
出生時瓣膜功能與正常的三葉主動脈瓣無明顯差異, 患者可無任何症狀和體征, 隨著年齡的增長, 可出現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 出現相應症狀和體征。
1.症狀
輕症者可有心悸、心前區不適、頭部強烈搏動感。 重症者常有心絞痛發作、氣促, 並可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或急性肺水腫等表現。
2.體征
觸診心界向下擴大, 心尖部可觸及抬舉樣搏動, 胸骨左緣第3~4肋間和主動脈瓣區可聞及歎息樣、中期或全舒張期雜音, 向心尖區傳導。 重度關閉不全者還可出現水沖脈、動脈槍擊音、毛細血管搏動征等周圍血管征。
三、檢查
1.心電圖
對本病無獨立診斷價值,
2.影像學檢查
(1)X線:典型表現為左心室增大和升主動脈凸出。
(2)超聲電動圖:為確診的必要手段, 可明確主動脈瓣的形態、瓣口大小和反流程度。 表現為左室壁普遍增厚, 運動增強, 室間隔與左室後壁運動尚協調。 主動脈瓣為二葉, 呈左、右(或上、下)排列, 瓣葉邊緣增厚、回聲增強、交接粘連, 開放明顯受限, 升主動脈呈狹窄後擴張。
3.心導管檢查
通過逆行主動脈和左心室造影可確診, 並可判斷關閉不全的程度。
四、診斷
對出現主動脈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者應考慮主動脈瓣二葉瓣化畸形可能, 診斷的主要依據是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五、治療
主要通過手術治療。 對主動脈跨瓣壓≥50mmHg, 瓣膜無明顯鈣化者, 應行經皮主動脈瓣切開或瓣膜置換術;心臟進行性增大者, 應行瓣膜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