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 好了傷疤還會疼
醫學指導/廣醫二院疼痛科、廣醫三院北院(原荔灣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盧振和教授
今年的“世界鎮痛日”關注的是 “手術後疼痛”。 專家介紹, 手術後疼痛是常見的疾病之一, 包括了車禍後、摔跤後、碰撞後引起的傷口或神經腫脹的急性痛, 以及傷後1個月還存在的慢性痛, 在醫學上都歸類為“創傷後疼痛”。 上海仁濟醫院在2015年調查了30個居委會和13個三甲醫院門診部的成年人, 結果是慢性疼痛發生率高於90%。 這一比例比感冒的比例還高。
專家提醒, 中重度疼痛千萬不要忍。 因為中度以上的疼痛, 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文/廣州日報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許詠怡、歐陽穗
析因:
疤痕卡壓感覺神經形成疼痛
廣醫二院疼痛科、廣醫三院北院(原荔灣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盧振和教授說, 所謂 “傷筋動骨100天”, 說的就是:創傷後3~7天是水腫期, 通常會劇痛難忍不敢動彈, 7~30天是水腫吸收期, 同時, 也是結締組織即疤痕修復長起來的時期, 這時通常就可拆線了, 1~3個月時, 組織疤痕纖維逐漸變硬加固、傷口長穩,
然而, 組織疤痕纖維逐漸變硬加固、傷口長穩後, 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呢?並非如此。 因為很可能會出現損傷後疼痛。 盧振和解釋, 無論是手術, 還是跌跤, 局部的創傷往往都會波及周圍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 比如跌跤, 由於跌跤那一瞬間猛烈的自我保護性的反射性的姿勢, 即使是遠離創傷部位的身體組織, 包括頸腰椎或髖、膝關節等, 也會受損傷。 “這些看似無關的部位的身體損傷, 在身體內也會形成體表看不見的傷口, 隨著時間的推移, 慢慢自我修復, 當結締組織長起來後, 形成的疤痕在一個月後也會變硬。 ”
通常情況下, 這些變硬了的疤痕絕大部分與神經相安無事, 一旦這個疤長不對位置, 靠近感覺神經或在神經路徑上留下卡壓或“印記”,
危害:
中重度疼痛會導致基礎疾病
盧振和介紹, 上海仁濟醫院在2015年調查了30個居委會和13個三甲醫院門診部的成年人, 結果是慢性疼痛發生率高於90%。 “這一比例比感冒的比例還高。 ”
“疼痛, 不僅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 還會影響整個機體的健康, 尤其是中重度疼痛, 會對人的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盧振和說, 軀體神經管理人的感覺與運動, 自主神經管理胃腸、血管與精神, 而重度疼痛會刺激交感神經,
“中度以上的疼痛, 可使人不能入眠、胃腸紊亂, 還會導致許多基礎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壓發作或難以控制、加重。 ”盧振和說, 手術後的中重度疼痛會影響患者的休息和進食, 進而影響身體抵抗力和修復能力, 最終導致病情加重或引起手術併發症。 “慢性頑固性的疼痛疾病, 對人體身心的損害, 往往比疾病本身要大得多。 患者由於長期處於疼痛折磨中, 容易產生精神困擾, 引發抑鬱症、人格的改變甚至自殺傾向等。 ”
預防:
避免引起疼痛的生活方式
盧振和說,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 各種慢性疼痛疾病發病率迅速上升。 這些疼痛與日常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
“面對慢性疼痛, 許多人都不夠重視。 ”盧振和說, 有些患者甚至抱著“忍忍就算了”的想法與疼痛“相處”。 “慢性疼痛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嚴重影響人類生活和生命品質的另一大‘殺手’。 ”
提醒:
很多慢性痛與之前的身體創傷有關
“我們疼痛科發現很多的慢性疼痛,
有的患者的手術傷口長合很久了, 卻仍然出現腹部、胸部、背部或腰腿部的疼痛, 檢查內臟, 又沒有任何問題。 “這時候, 到疼痛科通過紅外熱像、胸椎MRI一檢查, 往往會發現胸椎、腰椎在創傷後發生了病變, 包括椎間盤突出、椎體終板炎、椎體出血甚至壓縮骨折, 這些都會引起疼痛。 ”
盧振和指出, 手術或其他創傷後的疼痛治療要趁早, 早消腫、早鎮痛、早活動, 會減少軟組織疤痕對神經的卡壓, 從而減少或減輕慢性痛。“疼痛科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就是解除感覺神經的卡壓原因。” 從而減少或減輕慢性痛。“疼痛科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就是解除感覺神經的卡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