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丸的功效與作用
補脾丸怎麼吃?想必不少人對補脾丸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 但是如何用補脾丸來治癒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 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合養生。
【別名】 縮脾丸(《景嶽全書》卷五十八)。
【處方】 白術 赤石脂 肉豆蔻(面裹, 煨)川厚樸(去粗皮, 姜汁塗炙)川白薑(炮)各30克 蓽茇(炒)神曲(炒)麥芽(炒)附子(炮, 去皮、臍)各15克
【制法】 上為細末, 醋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脾祛寒, 澀腸止瀉。 主脾陽虛弱, 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 早、晚食前各服50丸, 陳米飲送下。
【摘錄】 《百一選方》卷六
【處方】 白術(去蘆)300克(分四份:一肉蔻, 二五味子, 三故紙,
【制法】 上為細末, 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中理氣, 健脾止瀉。 主腸胃虛寒, 滑泄不禁, 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 空腹時用淡姜湯送下。
【摘錄】 《壽世保元》卷三
【處方】 人參1兩, 白術1兩, 茯苓1兩, 炙粉草1兩, 白芍(酒炒)1兩, 黃耆(蜜炙)1兩, 陳皮1兩, 當歸身1兩, 山藥1兩, 蓮肉1兩, 神曲5錢, 肉桂2錢5分。
【制法】 上為末, 荷葉水煮粳米糊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脾虛。
【用法用量】 米飲送下。
【摘錄】 《幼科發揮》卷三
【處方】 白術半兩, 白芍藥2錢。
【制法】 上為細末, 飯為丸。
【功能主治】 脾虛泄瀉。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 《醫學綱目》卷二十三引丹溪方
【處方】 破故紙3兩(用薏苡仁炒, 去苡仁不用), 白茯苓2兩5錢, 肉果4兩(紙包, 煨)(或加香椿根皮)。
【制法】 上為末, 加大棗半斤、生薑半斤, 砂鍋內煮熟, 用棗肉為丸。
【功能主治】 五更久泄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 清晨棗湯送下。
【注意】 忌生冷、魚腥、房事。
【摘錄】 《證治寶鑒》卷八
【處方】 白術半斤, 蒼術3兩, 茯苓3兩, 陳皮3兩。
【制法】 粥為丸。
【功能主治】 傷食。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 《丹溪心法》卷三
【處方】 附子(炮)1兩, 蜀椒(汗)1兩, 桂心2兩, 赤石脂2兩, 黃連2兩, 人參2兩, 乾薑2兩, 茯苓2兩, 大麥糵2兩, 陳面(炒)2兩, 石斛2兩, 當歸2兩, 鐘乳3兩(研)。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滑, 胃虛弱, 泄下不禁, 飲食不消, 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 酒送下, 日3次。 稍稍加之。
【摘錄】 《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驗方》
【處方】 肉豆蔻(炮,
【制法】 上為末, 軟飯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冷痢, 或下青白, 或下瘀黑, 或如凝脂。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 陳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 丁香1兩, 人參(去蘆頭)1兩, 胡椒1兩, 木香1兩, 茴香1兩, 肉桂(去粗皮)1兩, 乾薑(炮)1兩, 附子(炮, 去皮臍)1兩, 縮砂仁1兩, 神曲(炒)3分, 大麥糵(炒)3分, 木瓜3分, 甘草(炒)3分, 白術3分, 烏梅肉(炒)3分。
【制法】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每1兩作11丸。
【功能主治】 中焦不和, 脾胃虛弱, 心腹冷痛, 泄利不時, 不思飲食, 嘔吐痰逆, 面色痿黃, 肌肉消瘦, 怠惰嗜臥, 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細嚼, 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 厚朴(去皮)1兩(生薑1兩, 同杵令爛, 焙乾), 白術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醋煮麵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痢不止, 體重羸瘦, 腹中脹急, 飲食不化, 遇寒則極, 脈弦而遲, 此脾胃素弱, 為風冷則穀不化而水勝, 久久不止, 成虛勞。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飲送下。 未知, 加至50丸。
【摘錄】 《雞峰》卷十四
【處方】 白術1兩, 赤石脂1兩, 肉豆蔻(面裹, 煨)1兩, 川厚樸1兩(去粗皮, 姜汁塗炙), 川白薑(炮)1兩, 蓽茇(炒)半兩, 神曲(炒)半兩, 麥糵(炒)半兩, 附子(炮, 去皮臍)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醋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滑泄。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 《景嶽全書》引作“縮脾丸”。
【摘錄】 《百一》卷六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 現在大家知道補脾丸了吧。 補脾丸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