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身體好,愛光腳壽命長
陽臺養了幾盆花, 雖陽光充沛, 精心伺候, 但就是生長不快。 行家說, 陽臺養花, 有一個最大的缺陷, 就是不能“接地氣”, 而在大地上生長的植物可以“接地氣”, 因此即使環境惡劣也容易生長。 老人也總說人(尤其是小孩)要“接地氣”才能長得結實, 而年輕人總覺得那是老人家迷信, “接地氣”的說法到底是迷信還是真有道理呢?
“接地氣”是動物天性
自明朝以來, 就流行這句口頭語;有人以為這是窮人不怕富人的一句話。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是愛光腳的人壽命長。
小孩子不愛穿鞋, 脫了鞋襪在沙灘上玩, 特別高興;少女脫了鞋襪,
難道這僅僅是一個習慣問題嗎?不是。 這是動物的天性, 這就是接地氣。 因為動物要釋放多餘的生物電。 生物電多餘了, 不僅易被雷擊, 而且動物會感覺很難受。
“接地氣”符合古今養生哲理
中國古代哲人認為, 天地之機在於陰陽之升降, 天為陽氣, 地為陰氣, 一升一降, 太極相生。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陽乖戾, 疾病乃起”、“陰平陽秘, 精神乃治。 ”認為人體內的陰陽不平衡會導致各種疾病, 只有保持陰氣充盈平和, 陽氣固密秘守, 生命活動才會旺盛, 身體才能健康無病。 陰為陽之基礎, 無陰則陽無以化。 大地是陰氣的礦藏,
有週期性的疾病是生物電的充電放電所致
“接地氣”的說法不僅符合我國古代養生哲理, 更為當代科學所證實。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 由於人的身體是一個導體, 所以, 它常有機會吸收靜電。 尤其是在氣候乾燥的地方, 人體所積存的靜電, 可高達幾百到幾千伏特。 當人體靜電積存過多, 又沒有地方可“放電”時, 靜電就會在人體內作怪, 影響人體內分泌的平衡, 從而干擾人的情緒, 造成人體失眠、煩惱。
尤其是現代的世界, 電磁波已經無處不在, 其強度也是越來越大, 由於外界的電磁波也干擾了人體生物電, 當然就會使人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疾病。
有些疾病的症狀具有明顯的週期性。 比如, 一個躁狂抑鬱症病人會非常準確地三天大鬧一次, 又莫名其妙地安靜了。 又如, 一個癌病人會非常準確地五天發一次低燒, 又非常輕易地退燒了。 再如, 一個週期性麻痹病人會非常準確地七天癱軟一次, 又糊裡糊塗地站了起來。 總這樣下去, 誰也受不了, 可是怎麼辦呢?於是許多人高價聘請專家會診。
其實, 古人早已注意到這個週期性, 劉純在《短命條辯》裡說:“病家不接地氣, 故陰陽不通。 是之陽氣自行消長, 而症候隨之消長。 囑病家每日赤足走路, 半時辰即可。 ”也就是說, 這個週期性是生物電的充電與放電的過程。
水泥 磁磚讓你接地氣 木地板 地毯會傷身
有人說, 我的屋裡鋪著高級的木制地板, 這是我有錢的象徵;
有人說, 我的屋裡鋪著高級的地毯, 這是多麼豪華;
有人說, 我的屋裡鋪著高級的橡塑地板革, 這是多麼乾淨。
我說你們處於危險中, 因為你們與地球絕緣。 屋裡一定要鋪水泥或者瓷磚。
每天光腳一小時預防很多病
人體靜電對健康有這麼多的危害, 且又難以避免, 怎麼辦?醫學專家認為,
也就是說, 你不必請專家會診, 每天光腳走路一小時, 就可以慢慢消除這個週期性的症狀。 據我的經驗, 大概需要一個多月才能見效。 有人說, 這太慢了;是的, 平常不養生, 有病就不輕。
總之, 不要認為古人很笨。 他們思考的問題比我們現代人細緻, 許多經驗教訓, 他們已經寫下來。 然而許多現代人不明白的問題, 卻不去請教古人;費了幾十年的努力, 才明白古人已經明白的道理。 應當指出, 藥物不是萬能的, 因為科學家至今也沒有研究出防止雷擊的藥物。
穿棉布底鞋也可“放電”
如果實在不能赤足, 可穿棉布底鞋, 棉布是具有導電性能的“靜電亞導體”, 穿布底鞋在土地上走, 人體靜電能通過棉布鞋底釋放到大地中去。
現在人們穿的鞋子基本都是不導電的人造塑膠鞋底, 加之城市地面普遍“硬化”(柏油、水泥、地磚都是不導電的物質), 住樓房, 乘汽車, 都市人時時刻刻被包裹在“絕緣體”中生活, 人體自然會聚集起很多的靜電。 日本就明確規定童鞋不准使用絕緣膠鞋底, 否則便以違法論處, 目的就是防止過多的靜電影響兒童發育。
春天就要到了, 穿上布鞋,走到戶外,與大地盡情地親近吧,接接地氣你會變得更強壯。
劉氏箴言:身體好似電容器,連接地球有道理;看見別人光腳走,須知並非做遊戲。
作者簡介:
劉弘章教授:生於1946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科學與醫學雙博士,腫瘤生物學研究員,世界名醫獎獲得者。
天津中醫藥大學講師 田栓磊
“接地氣”讓兒子長壯了
我有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朋友,半年前,他從我負責拍攝的一個野外片劇組告假,理由或許你聽起來很可笑,他要給女兒在北京找一間就讀的學校。
他給女兒擇校看中的不是學校的名氣或升學率,而是學校的環境。他認為孩子在樓房裡上課,在塑膠跑道上活動,有違孩子的天性。他給女兒挑選學校的惟一條件是,學校要有泥土,要“接地氣”。
“接地氣”這個說法,聽起來有些封建迷信色彩,但通過去年“五一”幾天假期的行走,我領悟出了其中的一些含義。“五一”假期,我帶著兒子去了安徽農村,看到孩子和大自然的那種親近,我漸漸理解了那位攝影師朋友所說的“接地氣”的重要。
在大別山,我兒子和村裡的小朋友們上樹摘杏、下河摸蝦,興奮得鼻頭通紅;在淮北的田間,他第一次見到了地裡長的麥子,第一次理解了“井”這個字(水井和王府井是有區別的);在我農村同學的家裡,兒子第一次見到了青石板壘成的院牆……回頭想來,城裡的孩子多麼令人同情。
回到北京,大家都說兒子長得更結實了,我想,這除了與老家粗疏的飲食習慣有關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天,他幾乎沒有和泥土分開過,一直在“接地氣”,老人們說的“接地氣”看來是有些道理的。
網友“人老豬黃”
穿上布鞋,走到戶外,與大地盡情地親近吧,接接地氣你會變得更強壯。劉氏箴言:身體好似電容器,連接地球有道理;看見別人光腳走,須知並非做遊戲。
作者簡介:
劉弘章教授:生於1946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科學與醫學雙博士,腫瘤生物學研究員,世界名醫獎獲得者。
天津中醫藥大學講師 田栓磊
“接地氣”讓兒子長壯了
我有一位野生動物攝影師朋友,半年前,他從我負責拍攝的一個野外片劇組告假,理由或許你聽起來很可笑,他要給女兒在北京找一間就讀的學校。
他給女兒擇校看中的不是學校的名氣或升學率,而是學校的環境。他認為孩子在樓房裡上課,在塑膠跑道上活動,有違孩子的天性。他給女兒挑選學校的惟一條件是,學校要有泥土,要“接地氣”。
“接地氣”這個說法,聽起來有些封建迷信色彩,但通過去年“五一”幾天假期的行走,我領悟出了其中的一些含義。“五一”假期,我帶著兒子去了安徽農村,看到孩子和大自然的那種親近,我漸漸理解了那位攝影師朋友所說的“接地氣”的重要。
在大別山,我兒子和村裡的小朋友們上樹摘杏、下河摸蝦,興奮得鼻頭通紅;在淮北的田間,他第一次見到了地裡長的麥子,第一次理解了“井”這個字(水井和王府井是有區別的);在我農村同學的家裡,兒子第一次見到了青石板壘成的院牆……回頭想來,城裡的孩子多麼令人同情。
回到北京,大家都說兒子長得更結實了,我想,這除了與老家粗疏的飲食習慣有關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天,他幾乎沒有和泥土分開過,一直在“接地氣”,老人們說的“接地氣”看來是有些道理的。
網友“人老豬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