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脈絡膜前動脈

人的身體上都有很多的經絡, 而這些經絡可以從頭頂分布到腳趾頭, 只要身體在健康的情況下, 經絡一般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但是有的人是因為疾病或炎癥的問題導致身體的經絡出現異常, 影響正常的身體健康, 甚至可能還會造成供血方面的不足,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脈絡膜前動脈的問題, 有正確合理的認識。

脈絡膜前動脈解剖及供血特點

脈絡膜前動脈是頸內動脈的分支之一, 人群中96%~99.5%脈絡膜前動脈起自頸內動脈后壁的小動脈, 距離后交通動脈發出點遠端2~5mm處, 脈絡膜前動脈管徑細小, 常常

脈絡膜前動脈變異較大, 但到視束、大腦腳、內囊后肢和脈絡叢的分支比較固定, 該動脈與大腦中動脈、后交通動脈及大腦后動脈的分支之間有吻合支, 所以通常情況下, 脈絡膜前動脈本身的閉塞不能導致該供血區的梗死, 只有當脈絡膜前動脈的終末支閉塞或主干閉塞且側支循環不良時,

可能發生該供血區的阻塞。

在急性頸動脈閉塞的患者中, 脈絡膜前動脈供血區的幸免或者局限在顳中部的梗死提示良好的預后。 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時, 脈絡膜前動脈顯影率為92.2%, 側位片上顯影更佳, 未顯影者可能與該動脈異位起源或發育低下有關。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的病因學研究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的發生率較低,約為3%~5.13%,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占幕上梗死的10.5%, 占幕下梗死的28%~30%。 與大腦半球皮層及深部的梗死及深部的梗死相比,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在年輕女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更多見。 Palomeras等在一項納入42例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的研究中認為脈絡膜前動脈梗死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依次為高血壓、高血脂、吸煙及糖尿病, 其他少見的危險因素有動脈纖維化、卵圓孔未閉、紅細胞增多癥等。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病因學機制不盡相同, 目前尚無統一結論。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的臨床表現

關于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癥狀學上,

脈絡膜前動脈綜合征包括: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三聯征。 Ois等研究表明脈絡膜前動脈梗死最常見的癥狀依次為肢體無力、感覺障礙、失語、偏盲偏身共濟失調,完全的三偏癥狀少見。 僅有內囊后肢病變表現時無法肯定為脈絡膜前動脈或是豆紋動脈閉塞, 因該部位的梗死缺乏特異性, 構音障礙及偏癱是最常見的癥狀, 其次為共濟失調及感覺異常。 左側脈絡膜前動脈供血區梗死可導致嚴重混合型失語, 推測可能為丘腦及皮質間聯系纖維中斷所致。

至今為止的研究中普遍認為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的患者中最常見的癥狀依次為運動癥狀(87%~100%)、感覺障礙(33%~81%)、視覺障礙(0%~42%)。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的鑒別

由于脈絡膜前動脈區梗死的癥狀不具有特異性, 所以要與其他血管分布區的梗死區別, 如大腦中動脈的皮層支病變也會出現類似的癥狀, 但這些較大血管的梗死失語更常見且嚴重、還可伴意識及智能狀態下、頭痛等癥狀。 同樣, 缺乏腦干體征有助于區分腦干梗死和脈絡膜前動脈區梗死。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的治療及預后

Palomeras等研究認為, 與僅深部供血區受累的患者相比, 梗死同時累及深部及淺表供血區域的患者功能缺失更加嚴重, 預后較差。 脈絡膜前動脈梗死并不能作為一種獨立的腦梗死, 因此其治療與其他類型的腦梗死相比無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