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黃連加肉桂有什麼功效

黃連苦, 寒。 入心, 肝, 胃, 大腸經。 功能清熱瀉火, 燥濕解毒。 主治熱病邪入心經之高熱、煩躁、譫妄或熱盛迫血妄行之吐衄, 濕熱胸痞, 泄瀉, 心火亢盛之心煩失眠, 胃熱嘔吐或消穀善饑, 肝火目赤腫痛, 以及熱毒瘡瘍, 疔毒走黃, 牙齦腫痛, 口舌生瘡, 聤耳, 陰腫, 內痔出血, 濕疹, 燙傷等病症。 《本草衍義》:“黃連, 今人多用治痢, 蓋執以苦燥之義。 亦有但見腸虛滲泄, 微似有血, 便即用之, 更不知止, 又不顧寒熱多少, 但以盡劑為度, 由是多致危困。 若氣實初病熱多, 血痢, 服之便止, 仍不必盡劑也。 若虛而冷者, 則不須服。 ”內服煎湯1.5~3g;研末每次0.3~0.6g,

或入丸, 散。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或煎水洗, 或熬膏, 或浸汁用。 胃虛嘔惡, 脾虛泄瀉, 五更腎瀉, 均應慎服。 藥理研究發現, 黃連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皆有較強的抑菌作用, 對許蘭氏黃癬菌、許蘭氏黃癬菌、鐵銹色毛癬菌和多種流感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抗阿米巴、抗炎、抗腹瀉、解熱、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藥理作用。

肉桂辛, 甘, 大熱。 歸腎, 脾, 心, 肝經。 功能補火助陽, 散寒止痛, 溫經通脈, 引火歸源。 主治陽痿、宮冷、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陰疽、閉經、痛經等病症。 煎服1~4.5g, 宜後下或焗服;研末沖服, 每次1~2g。 陰虛火旺,

裡有實熱, 血熱妄行出血及孕婦忌用。 畏赤石脂。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 肉桂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迴圈、提高冠脈及腦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抗驚厥、抗菌、鎮靜、鎮痛、解熱、增強消化機能、排除消化道積氣、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等多種作用。

黃連苦寒, 入少陰心經, 降心火, 不使其炎上, 並能清裡熱, 瀉火毒, 燥內濕;肉桂辛熱, 入少陰腎經, 暖水髒, 不使其潤下, 並能溫營血, 通血脈, 散寒凝, 補命火。 二藥合用, 寒熱並用, 相輔相成, 交通心腎, 使水火既濟, 故對心腎不交的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黃連、肉桂作為一首方劑使用, 名叫交泰丸, 本方出自《韓氏醫通》, 原方由生川連15g, 肉桂心1.5g(兩藥之比為10:1)組成。 上二味, 研細, 白蜜為丸。

每服1.5~2.5g, 空腹時用淡鹽湯下。 功能交通心腎, 清火安神。 主治心火偏亢、腎陽虛衰、心腎不交、上熱下寒、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病症。 《中藏經》說:“火來坎戶, 水到離扃, 陰陽相應, 方乃和平……水火通濟, 上下相尋, 人能循此, 永不湮沉”;《格致餘論》也說:“人之有生, 心為火居上, 腎為水居下, 水能升而火有降, 一升一降, 無有窮已, 故生意存焉”。 由於心陽(即心火)下降而交于腎陰, 腎陰(即腎水)上升而濟于心陽, 從而使心腎兩髒的陰陽、水火、升降關係處於平衡、相濟、協調狀態, 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故對升降失常、水火不濟造成的心腎不交, 治當採用交通心腎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