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下雨天腳關節痛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 陰天下雨的時候特別容易關節痛, 尤其是下雨的前一天, 就開始疼, 只要一疼就知道快要下雨了, 比天氣預報還要准。 這是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 大多是由於長期的關節損傷或者是年輕時凍著了沒有及時治療引起的, 有一部分人是膝關節疼, 也有一部分的人是腳關節疼, 接下來就具體的分析一下下雨天腳關節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臨床表現

1.疼痛

關節疼痛是風濕性關節炎首要的症狀, 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 但是以大關節受累更為常見, 如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腕關節等。 典型的表現為對稱性、遊走性疼痛, 並伴有紅、腫、熱的炎症表現。 通常急性炎症症狀持續2~4周消退, 一個關節症狀消退, 另一個關節的症狀又可出現, 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的。

關節症狀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大, 常在天氣轉冷或下雨前出現關節痛。

急性期過後不遺留關節變形, 這些與類風濕關節炎不同。

2.肌肉疼痛

起病時患者可有肌肉酸痛不適、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煩躁等症狀。

3.不規律性發熱

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 多為輕中度發熱, 脈搏加快, 多汗, 與體溫不成正比。

4.皮膚黏膜症狀

有皮下結節、環形紅斑等, 兒童多見, 成人少見。

5.舞蹈症

僅見于兒童, 女孩多見, 患兒先有情緒不寧、煩躁、易怒等精神症狀, 繼而出現無目的的快速動作, 作皺眉、噘嘴等怪相, 肢體可出現伸直和屈曲、內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後的無節律交替動作。 疲勞及興奮時明顯, 休息及鎮靜時減輕, 睡眠時消失。

6.心臟症狀

由於風濕熱活動期以累及關節和心臟為主, 因此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等。

有心悸、氣促、心前區疼痛等症狀。

治療

1.抗風濕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儘早合理、聯合用藥。 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下:

(1)水楊酸製劑 是治療急性風濕熱的最常用藥物, 療效確切。 以阿司匹林為首選藥物, 用藥後可解熱、減輕炎症,

使關節症狀好轉, 血沉下降, 但不能去除風濕的基本病理改變, 也不能預防心臟損害及其他合併症。

水楊酸製劑常可引起噁心、嘔吐、食欲減退等胃部刺激症狀, 可服用氫氧化鋁緩解, 不能耐受水楊酸製劑者, 可選用氯芬那酸。

(2)腎上腺皮質激素 皮質激素不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必要藥物。 只有在關節炎患者伴有心臟炎的證據, 且水楊酸製劑效果不佳時, 才考慮使用。

2.抗鏈球菌感染

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 首選藥物為青黴素, 對青黴素過敏者, 可改用紅黴素或乙醯螺旋黴素。

3.中醫藥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範疇, 急性期宜祛風清熱化濕, 慢性期宜祛風散寒化濕, 能對症狀的緩解起到輔助作用。

預防

非活動期注意關節鍛煉, 關節處要注意保暖, 避免潮濕;去除體內鏈球菌感染灶防止復發, 如扁桃體炎反復發作可行扁桃體切除;風濕活動控制後應每2~4周肌注長效青黴素120萬單位;患急性咽峽炎時即刻就醫以免病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