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眼酸鹼化學傷

概述
化學物品的溶液, 粉塵或氣體進入或接觸眼內, 都可引起眼部損傷, 統稱為化學性燒傷。 多發生在化工廠、實驗室或施工場所。 其中最多見的為酸性燒傷和鹼性燒傷。

病因
1.酸性燒傷。 化學工業或實驗室所用的強酸是常見的致傷物。 酸性物質對蛋白質有凝固作用。 酸性溶液濃度較低時, 僅有刺激作用;但強酸能使組織蛋白凝固壞死。
2.鹼性燒傷。 常見的鹼性燒傷多由強鹼如氫氧化鈉、生石灰、氨水等引起。 鹼能溶解脂肪和蛋白質, 與組織接觸後能很快滲透擴散到組織深層和眼內, 使細胞分解壞死。

因此, 鹼性燒傷的性質與結果要比酸性燒傷嚴重得多。

症狀
根據酸鹼燒傷後的組織反應, 可分為輕、中、重三種不同程度的燒傷
1.輕度燒傷。 多由弱酸或稀釋的弱鹼引起。 眼瞼結膜輕度充血水腫, 角膜上皮可有點狀脫落或水腫。 數日後水腫消退, 上皮修復, 不留瘢痕, 無明顯併發症, 視力多不受影響。
2.中度燒傷。 可由強酸或較稀的鹼類物質引起。 眼瞼皮膚可起水皰或糜爛;結膜水腫, 出現小片狀缺血壞死;角膜有明顯混濁水腫, 上皮層完全脫落, 或形成一層白色凝固層。 治癒後可遺留角膜斑翳, 影響視力。
3.重度燒傷。 大多是強鹼引起。 結膜出現廣泛的缺血性壞死, 呈灰白色混濁膜樣;角膜全層混濁甚至呈瓷白色。 可出現角膜潰瘍穿孔造成色素脫出,

感染性眼內炎。 傷後二周, 新生血管可侵入角膜, 角膜組織逐漸修復。 角膜潰瘍癒合後可引起角膜白斑;角膜穿孔癒合後可形成前粘性角膜白斑、角膜葡萄腫或眼球萎縮。 由於結膜上皮缺損在癒合時可形成瞼球粘連、假性翳狀胬肉等。 總之, 眼部堿燒傷可帶來各種嚴重後果, 引起視功能或眼球的喪失。
此外, 眼瞼、淚道的酸、鹼燒傷還可引起眼瞼畸形, 眼瞼閉合不全、溢淚等併發症。

檢查
詳細詢問受傷機制, 仔細進行眼部查體, 不難做出診斷。

治療
1.現場急救。 爭分奪秒地在現場徹底沖洗眼部, 是處理酸鹼燒傷最重要的一步。 及時徹底沖洗能將燒傷減低到最小的程度。 應立即就地取材, 用大量淨水反復沖洗。

沖洗時應翻轉眼瞼, 轉動眼球, 暴露穹窿部, 將結膜囊內的化學物質徹底洗出。 無淨水時, 用其他水源均可。 應至少沖洗30分鐘。 送至醫療單位後, 根據時間早晚也可再次沖洗並檢查結膜囊內是否還有異物存留。
2.局部和全身應用大量維生素C。 維生素C可抑制膠原酶, 促進角膜膠原合成, 可在鹼燒傷後做結膜下注射, 每次2ml, 每日1~2次。 全身可大量口服及靜脈輸入。
3.切除壞死組織, 防止瞼球粘連。 如果球結膜有廣泛壞死, 或角膜上皮壞死, 可做早期切除。 球結膜缺損較時可做粘膜或對側球結膜移植。 每次換約時應用玻璃棒分離瞼球粘連, 或安放隔膜, 以防止瞼球粘連。
4.應用膠原酶抑制劑防止角膜穿孔。 可滴用10%枸櫞酸鈉;或2.5~5%半胱氨酸點眼;全身應用四環素類藥物,
每次0.25;每日4次。
5.應用抗生素(青黴素, 先鋒黴素)控制感染。
6.0.5%EDTA(依地酸鈉)可能促使鈣質排出, 可用於石灰燒傷病例。
7.1%阿托品每日散瞳。
8.局部或全身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以抑制炎症反應和新生血管形成。
9.其他, 如點自家血清, 纖維連接蛋白等。
10.晚期治療針對併發症進行, 如手術糾正瞼外翻, 瞼球粘連, 進行角膜移植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