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顯示:我國僅6%患者高血壓得到控制
最新一期《柳葉刀》雜誌同時刊發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蔣立新教授團隊兩篇有關我國高血壓管理現狀的文章。 這兩項研究是我國迄今覆蓋最廣、規模最大的高血壓管理現況調查。 研究結果顯示, 我國35歲~75歲人群中約1/3為高血壓患者, 但僅有6%的患者得到控制。
其中一篇文章研究來源於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專案”。 該專案於2014年9月開展, 累計篩查35歲~75歲城鄉社區居民超過170萬人, 其中高血壓檢出率為37%, 檢出的高血壓患者中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36%、23%和6%。
另外一篇文章是“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及品質的綜合評價”項目的一部分。 研究人員在336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 複印了過去一年的藥房藥品存儲記錄單和門診處方等十大類原始檔, 集中在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進行資訊提取。 分析結果揭示, 8%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沒有任何降壓藥物, 而配備所有4類降壓藥物的機構只占34%, 其中西部地區機構和村衛生室的藥物可及性更差;33%的機構配備有指南推薦且價格較低的降壓藥物, 而這類藥物高血壓門診處方中的使用比例僅為11%。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孫甯玲教授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切實可行的高血壓全程管理建議。
高危人群:半年量一次血壓
孫甯玲教授指出, 絕大多數患者在高血壓早期是感覺不到任何症狀的, 鑒於目前我國高血壓的年輕化趨勢, 她建議, 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 有攝鹽過多、肥胖、高血壓家族史、長期精神壓力大等危險因素的人, 則應該半年量一次血壓。
可是大部分年輕人家裡都沒有血壓計, 那麼如何能做到每年測一次血壓呢?
支招一:利用單位體檢的機會, 一般都有測血壓的專案。
支招二:走親訪友時, 如果人家有血壓計, 就順便量一下。
支招三:藥店或是醫院候診室裡如果有血壓計,
新患者:首次就診前用手機做記錄
如果自測或篩查時發現血壓高於140/90mmHg, 就應該到正規醫院心內科去確診。
對於第一次去心內科就診的新患者來說, 最好先提前量好自己的身高、體重、腰圍, 記在手機的記事本上。 如果有不久前的血脂、血糖檢查結果, 也可以一起帶上, 以便醫生進行風險因素的篩查和評估。
“其實, 很多人自測血壓的方法都不對, 直接影響到測量的準確性。 ”孫甯玲教授說:“正確測血壓的方法應該是, 坐在椅子上, 後背靠在椅背上, 舒服地坐在那裡靜等5分鐘, 不能說話, 而且周圍的環境也不能太嘈雜, 然後再伸出胳膊進行測量。 ”
老患者:高血壓管理日記做幫手
患病時間長了, 又沒什麼不舒服,
孫甯玲教授建議, 高血壓管理需要一個好幫手, 那就是記日記。 在日記中, 你可以對自己每天吃鹽的量、運動量、吸煙和飲酒量等影響血壓的生活習慣做大致的記錄, 同時早晚各測一次血壓, 每次測三遍, 取後兩次的平均值記錄下來。 到下次去醫院複診時, 可以將管理日記帶給醫生看。 (綜合自健康報、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