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牛白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Niú Bái Ténɡ

【別名】有毛雞屎藤、膿見消、癍痧藤(《廣西藥植名錄》), 大葉龍膽草、土加藤、甜茶(廣州部隊《常用中草約手冊》), 接骨丹、排骨連(《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的莖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多年生藤狀灌木, 高3~5米。 老枝圓柱形, 幼枝四棱形。 葉對生, 膜質, 卵狀披針形, 長4~10釐米, 寬2.5~4釐米, 先端漸尖, 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 全緣, 上面粗糙, 下面被柔毛;托葉截頭狀, 頂端有刺毛4~6條。 花10~20朵, 密集成複傘形花序, 腋生或頂生;花序柄長1.5~2.5釐米;花細小, 白色;萼被微柔毛, 裂片4, 線狀披針形:冠管短, 裂片披針形,

外反, 近喉部有長毛;雄蕊長突出;子房2室, 花柱線狀。 蒴果近球形, 徑約3毫米, 開裂, 頂冠隆起。 花期秋季。

【生境分佈】生於山谷、坡地、林下、灌木叢中。 分佈我國南部和西南部。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 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暑, 祛風濕, 續筋骨。 治中暑, 感冒咳嗽, 胃腸炎, 風濕性關節炎, 跌打損傷, 骨折, 皮膚濕疹。

①《廣西藥植名錄》:清涼解毒, 祛風止咳。 治癍痧, 嘔吐, 胃痛, 瘰鬁, 五癆七傷, 去腐。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暑, 祛風除濕。

③《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消腫散瘀, 通經活絡, 接筋續骨。 治骨折筋傷, 跌打損傷, 風濕性關節炎, 腰腿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兩。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防治中暑, 感冒咳嗽:㈠牛白藤葉制涼茶。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㈡牛白藤全株五錢至一兩。

水煎服。 (《廣西中草藥》)

②治胃腸炎:牛白藤全株五錢至一兩。 水煎服。 (《廣西中草藥》)

③治腰腿痛:牛白藤根、藤幹品五錢至一兩, 水煎服。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骨折:接骨丹全草、土牛膝、刺麻嗓管皮、苧麻、銅錘草, 共搗敷。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⑤治皮膚濕疹, 瘙癢, 帶狀庖疹:牛白藤鮮葉煎水外洗。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