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尿蛋白質2十能治好嗎

在生活當中經常會聽不少人說自己有檢查出尿蛋白質的現象, 尿蛋白是很不好的, 因為這會導致身體中的蛋白質, 隨著小便大量流失, 大多數來自於腎臟功能性問題, 出現尿蛋白多後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只要患者能及時到醫院去檢查和診治, 恢復起來還是很快的。

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優勢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對於療效評價非常有用。 尿常規檢查, 尿蛋白陰性對應尿蛋白定量在0.5g以下, 一個+以上不能完全估計尿蛋白量, 比如病人治療一個月後, 尿蛋白仍是++++, 但若尿蛋白定量從10g以上降至4-5g, 這說明治療還是有效的;而有時尿蛋白++++降至+++, 這卻不一定說明有效;特別是在尿蛋白(常規檢查)轉陰後, 尿常規檢查已經不能說明問題, 只有通過尿蛋白定量, 才能明確尿蛋白是否真正轉陰, 治療需要時間等。

一、由於腎小球的疾病, 使腎小球濾過膜或電荷屏障受到破壞,

就會有大量血漿蛋白被濾入尿中, 而出現蛋白尿, 稱之為病理性腎小球性蛋白尿, 多見於急、慢性腎小球腎炎, 腎小球腎病, 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性等。

二、病理性尿蛋白除了腎小球性蛋白尿外, 還有腎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腎組織性蛋白尿。

腎小管性蛋白尿是由於在病理狀態下, 腎小管重吸收蛋白的功能障礙引起的, 多見於腎小管及間質的疾病。 溢出性蛋白尿是由於病理狀態下, 血漿中某些小分子蛋白質大量增加, 且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進入尿中, 形成蛋白尿。 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嚴重擠壓傷等疾病。 腎組織性蛋白尿指腎組織的蛋白質進入尿中或腎組織在病理狀態下向尿中排泌蛋白質。

一、診斷:

1、腎小球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量較多, 以白蛋白為主;腎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量較少, 以溶菌酶、β2微球 蛋白等為主;腎組織性蛋白尿常不單獨存在, 多與腎小球性或腎小管性蛋白尿同時存在;溢出性蛋白尿有原發疾病存在,

為特殊的蛋白質。

2、尿蛋白是尿液通過酸化加熱後混濁而檢出的蛋白質。 正常人24小時尿蛋白的範圍為≦0.15g, 常規化驗尿蛋白檢測為陰性。 如檢測尿蛋白﹥150毫克/日, 即尿蛋白陽性時, 說明人體排出的尿蛋白量明顯增多, 屬於異常尿蛋白。 尿蛋白持續陽性, 往往代表腎臟發生了病變, 故臨床可依據尿蛋白陽性的多少來判定腎病損傷的程度以及腎病治療的效果。

二、預防:

1、預防急性腎炎:主要防治能引起腎炎的其他有關的疾病(亦稱腎炎的前驅病), 尤其是防治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些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 丹毒膿瘡等。 如果證實急性腎炎是由扁桃體炎引起, 在適當時作扁桃體摘除, 有助於治癒及預防復發。 其他細菌、病毒、原蟲等都 能引起腎炎, 因此, 對引起腎炎前驅疾病的積極及時的防治, 對預防急性腎炎的發生以及防止急性腎炎轉為慢性腎炎均有重要意義。

2、預防慢性腎炎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機體防病抗病能力及減少感染發生機會針對病因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