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帶有遺傳性搖頭眨眼

孩子在平時會出現搖頭眨眼, 或者曾經在年少的時候出現過這種症狀, 經過治療後恢復自己的子女, 不排除可能會有攜帶性的遺傳, 導致搖頭眨眼的情況, 這一種屬於抽動障礙, 大多數會出現在5-12歲之間無法控制, 需要儘快檢查和治療。

(一)抽動障礙的主要特徵

抽動障礙是一組以頭、肢體和軀幹等部位肌肉突發性不自主抽動, 和(或)伴爆發性喉音和行為紊亂的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 俗稱抽動症。 近20年來該病由逐漸增加的趨勢, 患病率在0.05%~3%, 大多數起病在5~12歲, 90%在10歲以前第一次起病, 男性明顯多於女性, 男女比例約為4~6:1。 起病時往往首先是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動, 表現為頻繁眨眼、皺眉、皺鼻子、撅嘴, 同時或相繼出現頸部和肩部及四肢的不自主抽動, 如扭頸、搖頭、聳肩及四肢甩動, 喉部頻繁發出清嗓子或乾咳聲, 重者“吭吭”聲、“吼吼”聲不斷或大叫幾聲,

部分病人有穢語或涉及性的猥穢語言。 該病常合併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症、社交障礙、學習困難、情緒障礙、自傷及攻擊等行為, 給患兒的學習、生活、社交活動帶來嚴重影響, 甚至影響病人的就業、婚姻等。

(二)現代醫學對該病的認識

該病自1825年Itord首次報導,

1885年Gilles de la Tourette率先描述以來, 已經歷百餘年歷史, 但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仍不清楚。 多數人認為與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神經遞質代謝異常、中樞神經系統的輕微器質性損傷及性激素功能紊亂有關。 近年來, 有學者認為與感染有關, 也有學者從分子生物學角度探討與該病有關的基因研究, 認為與多巴胺受體基因關係密切。

儘管抽動障礙的病因與遺傳、感染免疫及社會心理因素有關, 但都不能完全解釋疾病的特殊表現和嚴重程度, 可能是遺傳與環境等非遺傳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 的該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終生患病率高達12%~16%, 常合併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症、社交障礙、學習困難、情緒障礙、自傷及攻擊等行為,

給患兒的學習、生活、社交活動帶來嚴重影響, 甚至影響病人的就業、婚姻等, 給家長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現代醫學多採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如氟呱啶醇、泰必利等, 在控制抽動症狀方面有一定的療效, 但是其副作用不可小覷, 隨著劑量的增加其副作用日趨明顯,

常見的有嗜睡、乏力、頭昏、便秘、心動過速、排尿困難以及嚴重的錐體外系反應(如急性肌張力障礙、靜坐不能、帕金森病樣震顫等), 如不加以注意其結果是相當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