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角螺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拼音名】Jiǎo Luó

【英文名】Trumpet shell whelk

【別名】響螺、號螺、海螺

【來源】

藥材基源:為盔螺科動物管角螺和天狗角螺等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emifusus tuba(Gmelin)[Semifusus tuba Gmelin]2.Hemifusus ternatanus(Gmelin)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 捕得後取肉, 鮮用。

【原形態】

1.管角螺, 貝殼呈號角狀, 質堅厚, 一般殼高163-180mm, 寬90-107mm, 螺層約9層, 螺旋部短錐形, 其高度不及殼高的1/3。 體螺層中部膨大, 前端狹長。 自螺旋部第3層開始至體螺層止, 每層的肩部膨大, 前端狹長。 自螺旋部第3層開始至體螺層止, 每層的肩部有1裂隨著螺層旋轉的結節突起和細密的肋紋, 突起和肋紋愈向前方則愈強大, 至體螺層形成三角棘突。

殼表被黃褐色殼皮, 上有黃褐色或淡棕色茸毛, 細密, 成縱行排列, 死後茸毛易脫落。 殼口長大, 後部較寬, 前溝很長。 內面肉色, 有光澤。 釗唇較厚, 於肩角部外擴成棘, 邊緣完整;內唇薄, 貼附於體螺層上, 無臍。 厴有質, 較厚, 梨形, 前端尖, 棕色, 核位於前端外側, 生長線粗糙呈皺褶狀。

2.天狗角螺, 貝殼長紡錘形, 質堅厚, 一般高220-305mm, 寬 95-110mm, 螺約9層縫合線明顯, 自上而下逐漸增寬。 螺旋部短, 約為殼高的1/3。 每一螺層中部擴張, 略呈圓形隆起, 肩部有較弱的結節。 體螺層中部膨大, 前端比管角螺更為狹長。 殼面具有粗細相間的螺肋, 並被有帶細茸毛的黃褐色殼皮, 茸毛脫落後露出淡肉色的殼面。 殼口比前種更狹長, 殼內面為淡肉紅色,

外唇稍厚, 邊緣完整;內唇薄, 貼附於體螺層上, 無臍。 前溝形成細長的水管溝。 厴角質, 梨形, 棕黑色。 較粗糙, 有皺褶。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活於低潮線附近至10-50m深的泥沙質海底。

2.生活于近海10-70m深的泥沙質海底。

資源分佈:1.我國分佈於東海、南海。

2.我國分佈於東海、南海。

【化學成份】厴主由膠原蛋白組成。

【性味】吵甘;性平

【功能主治】滋陰補氣。 主腰痛;耳聾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 適量。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燥濕、收斂、解毒的功能。 主治白帶、頭瘡、下肢潰瘍、中耳炎等。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