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了 慎用解熱止痛藥
止痛藥一般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解熱鎮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雙氯芬酸鈉和撲熱息痛等。 這類藥物止痛作用比較弱, 沒有成癮性, 用于一般常見的疼痛。 第二類為中樞性止痛藥, 以曲馬多為代表。 止痛作用比解熱鎮痛藥強, 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種急性疼痛以及手術后。 第三類為麻醉性止痛藥, 如嗎啡、杜冷丁等阿片類藥物。 這類止痛藥作用強、長期使用易成癮, 不能隨便使用。 除了這些藥物外, 還有一些中藥復方止痛藥、腸痙攣腹部疼痛使用的山莨菪堿、緩解偏頭痛的麥角胺等。
能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止痛嗎
NSAIDs在妊娠期應用的安全性數據尚不完整。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告知醫師和患者, 由于現有的相關醫學文獻十分有限, 目前還無法提供使用止痛藥的任何建議。
NSAIDs作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可致凝血功能異常, 子宮動脈導管收縮并延長產程, 應盡量避免使用。 若必須使用, 則給予最低有效劑量, 分娩前8周停藥。 既往研究表明, 妊娠早期(妊娠開始~妊娠12周)使用NSAIDS會增加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缺陷、低體重新生兒風險。 而在妊娠后期(從妊娠29周到妊娠結束), NSAIDs類藥物可增加胎兒動脈導管產前早閉的風險。 所以除非經過醫生評估必須使用NSAIDs,
止痛藥哪一個最安全
對孕婦來說, 對乙酰氨基酚相對安全。 對于輕度疼痛, 短期使用正常劑量的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或栓劑)對胎兒更安全, 可作為首選的止痛藥, 但若連續每天大劑量使用1個月, 可能導致母親嚴重貧血和新生兒腎臟疾病。 2014年, 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 該藥物可能與后代自閉與多動癥有關, 所以仍應該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對乙酰氨基酚。
如果對乙酰氨基酚對疼痛已經不起作用, 必須服用其他止痛藥物之前向醫生和藥師進行咨詢,
吃了止痛藥, 孩子還能要嗎
1.受精后兩周內(停經4周內)
該時期藥物對胚胎的影響是“全”或“無”。 “全”:表現為胚胎早期死亡導致流產;“無”:表現為胚胎繼續發育, 不出現異常。 所以停經4周內服藥對孕婦而言, 影響不大。 當然由于部分婦女月經周期不準、提前排卵等, 存在末次月經推算與實際受孕天數不符的情況, 所以最好到藥物咨詢門診進行評估后, 確定是否在“全”或“無”的安全范圍內。 若在這個范圍內, 有流產跡象則不建議保胎, 順其自然。
2.受精后3周~8周(停經5周~10周)
這個時期是胚胎敏感期,
[責編: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