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5
健康常識
健康生活
健康百科
健康資訊
健康誤區
健康熱議
健康禁忌
保健人群
女性健康
母嬰健康
男性健康
性健康
老人健康
兒童健康
健康飲食
營養飲食
健康食譜
健康食療
飲食禁忌
中醫養生
中醫常識
中醫方劑
中醫針灸
中醫刮痧
中醫拔罐
中醫文化
養生保健
美容養生
健康減肥
心理健康
按摩推拿
身體健康
健康旅游
疾病養生
常見疾病
解惑疾病
疾病預防
中醫疾病
婦科疾病
男性疾病
這五種食物口感雖差卻能延年益壽
2017-11-05
平時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較熱愛那些甜美、精細、香濃的食物,不喜歡苦澀、粗糙、味淡的食物。而恰恰在這些口感差的食物當中,存在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營養和健康元素。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具體瞭解吧! 粗糙的食物 有些人偏愛精細的香米和白麵製品,不喜歡糙
手腳冰涼就喝三紅湯
2017-11-05
天氣寒冷,很多女性朋友手腳冰涼的毛病又犯了。本期,給大家推薦一款由紅豆、紅糖和紅棗一起煮成的三紅暖身湯。 手腳冰涼就喝三紅湯 紅豆性平,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女性尤其適合吃紅豆,因為其富含鐵質,有補血的作用。紅糖性溫入脾
冬天治腳氣,4種食物更靈!
2017-11-05
腳氣是困擾著大部分現代人的疾病,有些人一脫下鞋子就是一股難聞的味道,這難免給他們的生活帶去了很多的尷尬,同時也會讓周圍的人不好受。但是你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治療腳氣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治療冬天治療腳氣的妙招。 1、淡菜 淡菜能夠起到
常做噩夢可能是幾種疾病信號
2017-11-05
一、某些嚴重疾病會導致噩夢 1。心臟病 瑞典一項研究發現,噩夢增多與心律不齊和間歇性胸痛存在重要關聯。該研究還發現,在頻繁發生噩夢和睡眠糟糕的40~64歲女性中,胸痛和心律不齊明顯增多。 2。糖尿病低血糖 淩晨睡出了心慌甚至噩夢,尤其到了
家長焦慮 家庭作業豈能成為“家長作業”
2017-11-05
原標題:家長焦慮“無處安放” 家庭作業豈能成為“家長作業” 有人“心梗住院”,有人“腦出血奔急診”——最近,一篇《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做作業》的網文刷屏朋友圈,腦洞大開的“控訴”、略帶調侃的“咆哮”,令家長們無處安放的焦慮躍然紙上。 老
喝酒能殺死腸道細菌? 濃度高可以但也傷胃腸
2017-11-05
喝酒能殺死腸道細菌? 酒精是一種眾所周知的“消毒劑”,有些人甚至說它對治療腸道感染有用。喝酒真的可以殺死肚子裡導致咽喉感染等症狀的細菌? 長期以來,葡萄酒的消毒和清潔作用都是聞名的。根據歷史記錄,在西元3世紀,羅馬將軍便向他們的士兵
這樣吃枸杞養生功效翻倍
2017-11-05
枸杞是現代人們常吃的一種藥食兩用的食品。它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一年四季長期服用,可以強身健體,助長壽。那麼,枸杞怎麼吃呢? 這樣吃枸杞養生功效翻倍 與菜一起炒著吃。枸杞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滋陰,增強免疫力,但只有在堅持食用的情況
魚身上的黃金部位 很多人都扔了
2017-11-05
魚眼窩全是腦黃金 名詞解釋:關於DHA,人們並不陌生,嬰幼兒奶粉、各種營養保健品都宣稱自己含有豐富的DHA。可DHA到底是個什麼東西?DHA是真正的腦黃金,是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一種主要元素,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構成成分,在人體大腦皮
芝麻一把勝過補藥一堆
2017-11-05
芝麻有黑白兩種,從營養科學看,無論黑芝麻、白芝麻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物,若一定要分出高下,那麼黑芝麻的營養價值略高於白芝麻。所以,用於補益養生的多為黑芝麻,而白芝麻因為色澤漂亮,則更多地用在日常飲食中做點綴之用。 芝麻一把勝過補藥一堆 食療
老中醫永遠不做十件事
2017-11-05
清代養生家徐文弻曾在其所著的《壽世傳真》中提出了“十忌”,認為養生應當首先從生活入手,避免十大不良習慣。這些戒律在現今也有很多借鑒意義,下面從中醫角度來一一解讀。 老中醫永遠不做十件事 1.忌早起科頭。“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
吃零食就選南瓜子
2017-11-05
南瓜子的營養價值是什麼呢?南瓜子是一種很常見的食物,也有很多人喜歡吃南瓜子。其實,南瓜子的營養和功效也很多。今天就一起來瞭解瞭解南瓜子的營養價值和吃法吧。 吃零食就選南瓜子 南瓜子的營養價值 南瓜子保護男性前列腺。美國研究發現,每天吃
乾隆皇帝三大長壽秘訣
2017-11-05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89歲,這都要歸功於他獨到的養生秘訣,尤其是清晨的保健三件事。 深呼吸 清晨睡醒後,不忙起床,靜臥5分鐘後,先左側臥,再右側臥,最後仰臥,其間共伸3次懶腰,使關節充分舒展。然後起床,伸臂踮足連續進行10次深呼吸。
藥劑科醫生:5種常見藥讓你體內“維生素”慢慢流失
2017-11-05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元素,它就像一台機器的“潤滑油”,一旦缺失對機器的損傷不可避免。 保證體內維生素的平衡,除了合理膳食之外,還與藥物密不可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藥物會悄悄“偷走”體內的維生素。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