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象弱會短命嗎
在大家印象之中,中醫看病第一下就是切脈,從脈象上尋找蛛絲馬跡,了解患者的病情,其次才是用藥。由于體質不同,有的人脈象特別強,而有的人卻很弱,這是怎么回事呢?脈象弱會短命嗎?一個人的脈象弱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元氣耗損嚴重,比如說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需要及時調整作息。
脈象弱的原因有哪些
1、元氣耗損嚴重:此癥狀多發生在青少年以及壯年身上,如果號脈出現脈象弱的情況,極有可能是元氣耗損嚴重的可能性居多。這兩個年齡段的人群,經常喜歡熬夜,而熬夜是最為耗氣血的行為。尤其是青少年,極有可能出現少白頭的情況發生。
2、氣血有所損傷:經常生病,或者體質較為虛弱的人,中醫診斷過程中也容易被定性為脈象弱的人群。這主要是因為此類人群精神氣血都有所損傷,且常在并重自然脈象虛浮無力。建議有此癥狀的朋友,日常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調理。
3、氣候原因導致:現在,天氣逐漸轉涼,人體的血管也會逐漸收縮進而導致血流變慢。這時如果進行診脈,也極有可能發生脈象弱的可能。天氣的變化,有時也會導致脈象的變化。所以,建議大家在季節交替時,一定要讓中醫進行多次診脈才會得到較為正確的判斷。
4、產后體質問題:一些孕婦朋友,在生產之后如果進行把脈診治,也會出現脈象弱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孕婦剛剛生產之后,元氣有所損傷,而身體急需調理進而會出現脈象虛弱的情況發生。對于這種情況,孕婦朋友無需過于擔心,產后2-3個月即可恢復正常。
5、人體機能衰退:身體機能衰退,這類人群就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體質也愈來愈差,因而經常會出現脈象虛浮無力,且易“摸不準脈搏”的情況發生。
脈象弱怎么調理
1、多運動:運動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都知道經常運動的人面色紅潤有光澤,看起來生機勃勃,這是因為運動有助于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供身體所用,還可以疏通經絡,讓氣血充盈。在選擇運動的時候最好選擇一些慢運動,切記劇烈的運動,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極拳等。這樣才對身體健康更加有利。
2、調理脾胃: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而生成,所以如果治療血證就需要重視調理脾胃。飲食調養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還可煎服“參芪術茶”:取黨參5克、黃芪5克、白術3克、淮山藥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沖飲至味淡,有補脾益氣、升陽止瀉之效。
3、采取膳食調理:比較適合這類人群吃的食材有,胡蘿卜、黑芝麻、菠菜、枸杞、豬肝、山藥、桂圓、阿膠、當歸、黃芪等等多種食材。補充氣血,應該保持心情的舒暢。而且要注意規律性的飲食,一日三餐要正常,也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每天早上起來喝點生姜水,或者是蜂蜜水,飯前吃一兩顆阿膠,睡覺之前喝點酸奶,能夠有效補充氣血,改善個人氣色。
脈象辨識病脈時,還要注意下述幾個問題:
(1)、象多兼見:脈診時單一脈象較少見,多為幾種脈象如“浮數”、“沉遲”、“沉細弦”,“沉細遲澀”等混合并見。這些兼見脈象,必須結合其它診察資料,才能對病證的表里、寒熱、虛實以及病勢的盛衰作出判斷。
(2)、有關脈與證的取舍問題:當脈象與證候不相符合時,可考慮“舍脈從證”(即舍去脈的假象而以真實的證候為診斷依據)或“舍證從脈”(即舍去證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實的脈象作為診斷依據)。例如,心腹急痛,脈見沉伏(見于疼痛性休克時),當舍脈從證。胃腹脹滿,脈象微弱(因脾不健運而有虛脹),當舍證從脈。一般情況下,應是脈證相符。在特殊情況下,則須全面考慮,去偽存真。
(3)、四診合參:診斷不能單靠切脈,而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切不可不問病情,單憑切脈就主觀臆斷。
(4)、不能機械地、一成不變地對待兩手寸、關、尺(共六部)分主臟腑的規定,而應全面地從脈象主病出發,參考其它三診,對病證作出正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