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傷口愈合顏色順序

傷口愈合是需要一定過程的,首先是需要通過傷口處理,然后在經過傷口止血的,傷口愈合前會先形成血痂,血痂的顏色是比較深的,還可以避免傷口受到感染,等到傷口完全愈合之后,結痂會自動脫落,而顏色是從深到淡,血痂的顏色是最深的,而愈合后是會出現留疤的情況,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愈合過程。

一、傷口愈合的基本過程

最輕度的創傷僅限于皮膚表皮層,稍重者有皮膚和皮下組織斷裂,并出現傷口;嚴重的創傷可有肌肉、肌腱、神經的斷裂及骨折。下述有傷口的創傷愈合的基本過程。

急性炎癥期傷口的早期變化傷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組織壞死和血管斷裂出血,數小時內便出現炎癥反應,表現為充血、漿液滲出及白細胞游擊,故局部紅腫。白細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3天后轉為以巨噬細胞為主。傷口中的血液和滲出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塊,有的凝塊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塊及痂皮起著保護傷口的作用。

細胞增生期傷口收縮 2~3天后傷口邊緣的整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向中心移動,于是傷口迅速縮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傷口收縮的意義在于縮小創面。實驗證明,傷口甚至可縮小80%,不過在各種具體情況下傷口縮小的程度因動物種類、傷口部位、傷口大小及形狀而不同。傷口收縮是傷口邊緣新生的肌纖維母細胞的牽拉作用引起的,而與膠原無關。因為傷口收縮的時間正好是肌纖維母細胞增生的時間。5-HT、血管緊張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能促進傷口收縮,糖皮質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藥則能抑制傷口收縮。抑制膠原形成則對傷口收縮沒有影響,植皮可使傷口收縮停止。

瘢痕形成期肉芽組織增生和瘢痕形成 大約從第3天開始從傷口底部及邊緣長出肉芽組織,填平傷口。毛細血管大約以每日延長0.1~0.6mm的速度增長,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創面,并呈袢狀彎曲。肉芽組織中沒有神經,故無感覺。第5~6天起纖維母細胞產生膠原纖維,其后一周膠原纖維形成甚為活躍,以后逐漸緩慢下來。隨著膠原纖維越來越多,出現瘢痕形成過程,大約在傷后一個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張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膠原纖維最終與皮膚表面平行。瘢痕可使創緣比較牢固地結合。傷口局部抗拉力的強度于傷后不久就開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強度增加迅速,然后緩慢下來,至3個月左右抗拉力強度達到頂點不再增加。但這時仍然只達到正常皮膚強度的70%~80%。傷口抗拉力的強度可能主要由膠原纖維的量及其排列狀態決定,此外,還與一些其它組織成分有關。腹壁切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拉強度較低,加之瘢痕組織本身缺乏彈性,故腹腔內壓的作用有時可使愈合口逐漸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類似情況還見于心肌及動脈壁較大的瘢痕處,可形成室壁瘤及動脈瘤。

表皮及其它組織再生創傷發生24小時以內,傷口邊緣的表皮基底增生,并在凝塊下面向傷口中心移動,形成單層上皮,覆蓋于肉芽組織的表面,當這些細胞彼此相遇時,則停止前進,并增生、分化成為鱗狀上皮。健康的肉芽組織對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因為它可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營養及生長因子,如果肉芽組織長時間不能將傷口填平,并形成瘢痕,則上皮再生將延緩;在另一種情況下,由于異物及感染等刺激而過度生長的肉芽組織(exuberant

granulation),高出于皮膚表面,也會阻止表皮再生,因此臨床常需將其切除。若傷口過大(一般認為直徑超過20cm時),則再生表皮很難將傷口完全覆蓋,往往需要植皮。皮膚附屬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如遭完全破壞,則不能完全再生,而出現瘢痕修復。肌腱斷裂后,初期也是瘢痕修復,但隨著功能鍛煉而不斷改建,膠原纖維可按原來肌腱纖維方向排列,達到完全再生。

二、傷口愈合的基本類型

根據損傷程度及有無感染,創傷愈合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intention)見于組織缺損少、創緣整齊、無感染、經粘合或縫合后創面對合嚴密的傷口,例如手術切口。這種傷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塊,炎癥反應輕微,表皮再生在24~48小時內便可將傷口覆蓋。肉芽組織在第三天就可從傷口邊緣長出并很快將傷口填滿,5~6天膠原纖維形成(此時可以拆線),約2~3周完全愈合,留下一條線狀瘢痕。一期愈合的時間短,形成瘢痕少。

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intention) 見于組織缺損較大、創緣不整、哆開、無法整齊對合,或伴有感染的傷口。這種傷口的愈合與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①由于壞死組織多,或由于感染,繼續引起局部組織變性、壞死,炎癥反應明顯。只有等到感染被控制,壞死組織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開始。②傷口大,傷口收縮明顯,從傷口底部及邊緣長出多量的肉芽組織將傷口填平。③愈合的時間較長,形成的瘢痕較大。

痂下愈合(healing under scab) 傷口表面的血液、滲出液及壞死物質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在痂下進行上述愈合過程。待上皮再生完成后,痂皮即脫落。痂下愈合所需時間通常較無痂者長,因此時的表皮再生必須首先將痂皮溶解,然后才能向前生長。痂皮由于干燥不利于細菌生長,故對傷口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如果痂下滲出物較多,尤其是已有細菌感染時,痂皮反而成了滲出物引流排出的障礙,使感染加重,不利于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