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不只和心臟有關,有些原因更加兇險,別再忽視
說到胸痛,很多時候想到的都是心臟有問題,特別是心絞痛、心梗死等疾病,使得大家很恐慌,一胸痛,就覺得是心臟有問題了。其實胸痛除了和心臟有關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更兇險,別再忽視了。
胸痛包括致命性胸痛和非致命性胸痛,致命性胸痛是臨床最為兇險的急癥,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心臟壓塞、心臟擠壓傷、急性肺栓塞和張力性氣胸等,而非致命性胸痛原因更是高達數十種,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起病兇險需要及時救治的胸痛。
穩定性心絞痛
穩定性心絞痛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冠狀動脈所供應的血液和氧不能滿足心肌需要,引起心肌缺血,導致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適,可伴心功能障礙,但沒有心肌壞死。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典型的心絞痛位于胸骨后,呈憋悶感、緊縮感、燒灼感或壓榨感等,可放射至頸部、頜面部、肩背部、雙上肢或上腹部,一般持續數分鐘,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分鐘可緩解。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體力勞動、情緒激動、運動、飽食、寒冷等。
穩定性心絞痛雖然屬于非致命性胸痛,但也有發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風險,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發作時立刻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平時盡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以不致發生疼痛癥狀為度。另外,要根據醫院檢查結果規律用藥,必要時可行介入或手術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心肌細胞為不可再生細胞,一旦發生死亡,將不會有新的心肌細胞再生替代,取而代之的是瘢痕組織,瘢痕組織不具有心肌細胞的任何功能,大量心肌細胞死亡的心肌梗死,預后會出現很多的并發癥,如心律失常,心衰,心臟破裂等。
我國急性心梗患病率近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每年新發至少50萬,急性心梗也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最大原因,尤其是青年人。
心肌梗死的發病原因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心梗常見的誘因和心絞痛基本一致,也常會在安靜狀態下發病,急性心梗常見的癥狀是突然發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需要注意的是少數患者癥狀不典型,可表現為上腹部、左肩部、頸部、下頜、咽部及牙齒疼痛。
一旦發生心梗該怎么辦?時間就是生命,堵塞的血管開通越早,心肌細胞的死亡數量就越少,所以要盡快將患者送到醫院,醫院可以采用溶栓或介入治療來開通血管。那在到醫院之前該做什么呢?首先要保障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最多可含服兩片,監測血壓,避免嚴重低血壓),撥打120(切勿自行開車去往醫院,因為心梗時會出現很多急性的嚴重的并發癥,甚至猝死),如有供氧條件應給予吸氧,如沒有可以打開窗,增加氧氣供應,等待救援。
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于身體血液循環中的各種栓子脫落后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后引起的疾病,雖然發病率比心肌梗死低,但危險性卻一點也不低。
本病癥狀缺乏特異性,根據栓子大小和堵塞部位不同癥狀也不盡相同,呼吸困難及氣促是最常見的癥狀,還可伴有胸痛、咯血、煩躁不安、甚至頻死感,或僅為暈厥或休克。
下肢或骨盆深靜脈血栓是引起肺栓塞的主要血栓來源。肺栓塞的常見危險因素有手術、創傷或骨折、惡性腫瘤、長期口服避孕藥、妊娠、長期臥床、長期航空或乘車旅行、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抗凝血酶缺乏、蛋白S和蛋白C缺乏等。如有上述病史應高度警惕肺栓塞,積極做好預防措施,比如增加活動量,口服抗凝藥和抗血小板藥物。一旦發生肺栓塞應緊急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主動脈夾層
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但卻非常兇險,死亡率高達65%-70%。主動脈壁有內膜和中膜,本身是連在一起的,但由于各種原因引起動脈壁損傷,內膜撕裂,血液從撕裂處進入主動脈的中膜,形成主動脈壁的真假兩腔,一腔在正常血管內,一腔在撕裂的血管壁內,就形成主動脈夾層。有一半的主動脈夾層由高血壓引起,尤其是長期血壓控制不良的患者。
主動脈夾層以驟然發生的劇烈胸痛為主要特點,疼痛為撕裂樣或刀割樣難以忍受的銳痛,可伴有煩躁、面色蒼白、大汗、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現,胸痛部位和夾層的起源部位密切相關,可在前胸和肩胛間區,也可在背部、腹部。夾層累及的部位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病變,比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及反流,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臟壓塞,夾層一旦破裂還能引起大出血。主動脈夾層的疼痛和心梗不同的是:心梗的疼痛剛開始不甚劇烈,逐漸加重,而主動脈夾層起病疼痛即達高峰。
主動脈夾層這么危險,該怎么預防呢?前文提及高血壓是引起主動脈夾層的主要原因,所以對于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壓,另外,一些結締組織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外傷、妊娠、梅毒、心內膜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結節性動脈炎等都是主動脈夾層的危險因素,應盡量避免這些危險因素并積極治療原發病。
急性氣胸
胸膜有臟壁兩層,臟層緊貼于肺的表面,壁層緊貼于胸廓內壁,臟層和壁層之間是一個密閉的腔隙,稱為胸膜腔,左右各一,腔內沒有氣體,只有少量漿液,腔內為負壓,有利于肺的擴張和淋巴液及靜脈血的回流,如果肺組織和臟層或壁層胸膜破裂,肺和支氣管內或外部的空氣進入胸膜腔,使胸膜腔形成積氣狀態,就稱為氣胸。氣胸可由肺部疾病或外傷引起,吸煙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氣胸最常見的病因,而容易誘發氣胸的因素是劇烈運動,咳嗽,提重物或上臂高舉,舉重運動,用力解大便等。氣胸產生后由于胸膜腔內高壓力導致肺部壓縮,從而引起呼吸困難。
急性氣胸起病急,典型癥狀是突發性一側胸痛,針刺樣或刀割樣,持續時間短暫,繼而出現胸悶和呼吸困難,伴刺激性咳嗽,其中尤以張力性氣胸最為嚴重,屬于致命性胸痛。
發病后患者極度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發紺、出冷汗、脈速、虛脫、心律失常、甚至意識不清、呼吸衰竭,必須進行急救,氣胸的治療主要是將胸膜腔內的積氣排出并針對病因預防復發。
以上除穩定性心絞痛外都是一些常見的致命性胸痛,需要緊急搶救并積極預防復發,另外還有多種能夠引起胸痛的疾病,包括心源性、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心理精神源性疾病,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危急,并且這些疾病除胸痛外其他專科癥狀也很明顯,本文不再詳述,僅介紹一些容易混淆的疾病特點。
急性心包炎:一般為穩定的、擠壓性的胸骨后疼痛,咳嗽、深吸氣、仰臥可使疼痛加重;坐起疼痛減輕。
胸膜炎:通常為單側、刀割樣、淺表痛,咳嗽和吸氣會使疼痛加重。
肋軟骨痛:位于前胸部,范圍局限,可為短暫的或持續性的鈍痛,按壓肋軟骨或胸骨柄關節可引起疼痛。
肋間神經痛:多為單側,從背部沿肋間向胸腹前壁放射,咳嗽、深呼吸、打噴嚏會使疼痛加重,疼痛性質為刺痛或灼痛。
情緒障礙:遷延性疼痛或一過性、短暫疼痛,與疲勞、情緒緊張有關,有明確的焦慮或抑郁,并排除器質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