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下肢動脈血管閉塞癥
對于雙下肢動脈血管閉塞癥這種疾病很多人們都不算是太了解,但這種疾病只要是患上后致死率和致殘率都是相當高,甚至是還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并發癥,隨著疼痛的加劇很多的患者都沒有辦法忍受,到了病情后期的時候很多患者還會造成局部組織的潰爛和壞死,這都是很常見的一些癥狀。
動脈硬化閉塞癥屬于肢體血管病也稱周圍血管病,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年齡的老齡化,飲食結構的不合理,氣候的變化無常等原因,導致其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該類疾病致殘、致死率較高,所以要了解此類疾病的早期癥狀,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中常見的肢體血管病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癥、血栓性靜脈炎等。因篇幅所限我只能給予簡單介紹。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簡稱脈管炎,發病年齡一般在20~45歲之間,多發于小腿及足部,發病初期患肢明顯發涼、怕冷、麻木或針刺樣疼痛,行走時足底有墊物感。肢體易疲勞,行走一段距離后被迫停止行走,休息片刻,才能繼續行走,該癥狀在臨床上叫間歇性跛行。中期患肢疼痛加重,動脈搏動消失、表面皮膚粗糙且成紅紫或變白、汗毛脫落、趾甲增厚變形、肌肉萎縮。后期出現感染潰瘍,指(趾)壞死,形成“脫骨疽”。
血栓性靜脈炎簡稱靜脈炎,發病多見于下肢,可累及主干靜脈或肌肉叢靜脈。患者肢體明顯腫脹、疼痛、變色,局部皮膚溫度高或伴有靜脈曲張。急性發作期可見全身癥狀,如低燒、厭食、疲乏等癥狀。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出現活動后患肢腫脹疼痛加重,部分血管呈條索狀曲張及斑片硬塊,重者局部潰瘍,形成“臁瘡腿”,血栓脫落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動脈硬化閉塞癥臨床表現和脈管炎基本相同,該病多見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平均年齡55.01歲,男性多于女性,通常發病急促,出現原因不明的肢端壞死(如未發現的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或腦血管疾病等。隨著這些中老年性疾病發病率的升高,提醒患有以上疾病的中老年朋友,應多加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