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儲存長久的方法
紅薯是一種淀粉含量相對較高的食物,因此紅薯的飽腹感較強,尤其是在饑荒年代,紅薯成為了許多家庭的一種主食。而發展到現代社會,許多人也無法抵擋內心對紅薯的熱愛,主要是由于紅薯的味道相對甜美,并且在食用的過程當中食用方法多種多樣。今天則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紅薯長久儲存的小方法。
一、選擇質量好的紅薯進窖。
紅薯的儲藏效果,與進窖前的紅薯質量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進窖前就要對紅薯進行篩選,去除帶有病斑、刀傷、蟲傷以及"脹水土"的紅薯,因為這些紅薯帶有病菌,在窖內很容易造成大面積爛薯。
二、選擇適宜的儲藏方法。
紅薯的儲藏方法大致有兩種,即高溫儲藏法和低溫儲藏法。高溫儲藏法就是在紅薯入窖后,燒火升溫到35-38℃,并保持2-3天,將紅薯的黑斑病、軟腐病等病菌殺滅。然后再將溫度降至10-14℃低溫進行儲藏。該法效果很好,但成本較高,操作起來較為麻煩,因此對分戶儲藏的農戶來說,藥劑處理的低溫儲藏法較為合適。采用低溫儲藏法,首先在紅薯入窖前一周對薯窖進行消毒。可用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800倍液,對窖內進行噴霧消毒。第二,在紅薯收獲后,要及時處理,及時入窖。可用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用50%的多菌靈800倍液,按1:1比例將紅薯浸濕,再撈出滴干入窖。第三,在紅薯入窖后,采用各種方法,始窖內溫度保持在15℃以下,10℃以上。窖內溫度低于15℃,可以抑制病菌的活動,高于10℃,可以避免凍害,達到安全儲藏的目的。
三、加強儲藏期的薯窖管理。
紅薯在立冬前入窖到第二年開春后出窖,可劃分為冬前期、越冬期和立春后三個管理時期。冬前期(在大雪之前)窖內溫度較高且濕度大,因此重點是降溫排濕。方法是一在紅薯入窖后及時安放竹筒,以利于通氣降溫排濕;二是當窖溫高于15℃時要及時敞開薯窖降溫排濕。當溫度降到10℃或10℃以下的時候,要及時蓋上窖口,使窖內溫度保持在10-14℃之間。越冬期(大雪到第二年的立春)主要工作是保溫防寒,千方百計使窖內溫度保持在10℃以上。每隔幾天就要檢查一次薯窖溫度。如果發現溫度低于10℃,要及時加蓋稻草。立春后氣溫經常突冷突熱,薯窖的管理主要是加強檢查,調節好薯窖內溫度,使之繼續保持在10-15℃之間,并酌情補充水分,防止紅薯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