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種地黃丸的功效
18種地黃丸的功效都各不相同,人們是沒有辦法一次性服用那么多的地黃丸,會讓相互的藥效發生一些沖突,還是應該要選擇一種地黃丸來服用,這就可以對自己的病情達到一個治愈的效果,另外還要注意的就是脾胃虛寒的患者要謹慎服用,以免對于自己脾胃虛寒的癥狀有不好的影響。
【組成】生干地黃2兩,地骨皮1兩1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1分,柴胡(去苗)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赤芍藥1兩1分,黃連(去須)1兩1分,羚羊角(屑)1兩1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1分,百合1兩1分,桔梗(炒)1兩1分,郁李仁(湯浸,去皮,炒)1兩,玄參1兩,檳榔(銼)1兩,茯神(去木)1兩。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
【主治】婦人血風勞氣,頭項筋急疼痛,咽喉干,臍腹痛,四肢無力,血臟經脈不調。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至30丸,煎茯苓湯送下。
1、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增強性功能;
2、降血脂;
3、降血糖;
4、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抗衰老;
5、人參樣抗疲勞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拮抗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
6、對肝臟和聽神經有保護作用;
7、降血壓;
8、調節鈣磷代謝;
9、抑制腫瘤生長作用;
10、抗炎;
11、調節腎功能,促進尿素排泄;
12、對機體各系統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影響內分泌和造血系統。
本方主治證均屬肝腎陰虛,治當滋補肝腎之陰。熟地黃補腎陰,益精髓為君;山萸肉補肝腎,斂虛火,干山藥既可補腎,又可健脾,共為臣藥;陰虛則火旺,故配丹皮涼血清熱,以瀉肝腎虛火;腎虛則水濕不能滲利,故用茯苓、澤瀉以利水濕。全方"三補"與"三瀉"并用,但以"補"為主,以"瀉"為輔,故三味"補藥"用量偏重,三味"瀉藥"用量較輕。本方構思巧妙,配伍精當,故清代費伯雄稱其為"補方之正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