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脾腎兩虛濕氣重中成藥

脾腎兩虛再加上濕氣重以后人們是絕對不可以再置之不理,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治療措施,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素質變得更加好些,可以嘗試著去根據身體實際情況來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中成藥物來調理,比如說茯苓、半夏和薏仁等,這些中藥材放在一起熬制成湯藥服用效果會更好。

1、濕困衛表

癥狀:身熱不甚,遷延纏綿,微惡風寒,汗少而黏,頭痛如裹,肢體酸重疼痛,或兼見胸膈悶脹,脘痞泛惡,口中黏膩,大便稀溏,面色淡黃。舌苔白膩,脈浮濡。

病機:濕邪困表,衛氣被郁。

治法:芳香化濕。

代表方劑:藿樸夏苓湯加減。本方芳香宣表,化濕和中,用于感受暑濕,身困神倦,納減脘脹等癥。

藥用藿香、蔻仁芳香化濕;杏仁、苡仁、豬苓、茯苓、厚樸、澤瀉開宣氣機,滲利水濕;半夏止嘔;豆豉透表。

2、濕滯經絡

癥狀:關節酸痛重著,固定不移,或腿膝關節漫腫,轉側屈伸不利,或下肢腫脹。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

病機:濕邪襲絡,留著關節。

治法:祛濕通絡。

方藥:薏苡仁湯加減。本方疏風祛濕通絡,治痹痛以濕為主,關節酸痛重著者。

藥用苡仁、蒼術運脾利濕;羌活、防風、桂枝祛風勝濕而通絡;木瓜、五加皮、晚蠶砂除濕活絡。

腰背和下半身酸重疼痛,加獨活、木防己祛風除濕。

預防與調護

濕氣重的發生多與氣候和環境有關,平時應該注意防潮,避免居住暑濕之地。

濕氣重是指濕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濕邪致病,常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征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濕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裹。濕邪阻滯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濕熱雖有外濕、內濕之分,但其為病則相互影響,為內外合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