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了滴耳液耳朵悶住了
有的人們在覺得自己耳朵里面發癢就會滴入滴耳液,但是在滴的時候還是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面去完成,以防自己的耳朵被堵塞以后沒有辦法去疏通,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立即去醫院做相關的治療,不要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因為耳朵里面的組織都是非常的脆弱,稍不注意就會損傷到內部組織。
1.滴耳劑的用量、保存時間與療效有關。每次應有足夠的藥液,最好充滿外耳道至少5滴,保持滴耳姿勢浸泡10~15分鐘,充分使藥物在外耳、中耳病變處接觸,以增強療效。但2%酚甘油可損傷內耳神經,中耳炎鼓膜穿孔者禁用;3%水楊酸酒精用于外耳道霉菌病,使用時可產生劇烈疼痛,一般不宜多滴,必要時可用棉簽蘸藥液涂擦外耳道。
先洗再滴。清除中耳分泌物可避免藥液被分泌物阻擋或沖淡而失效或作用減弱。常用3%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洗耳,以洗至很少泡沫或不見泡沫泛出為宜,然后用消毒棉簽拭凈或以吸引器吸盡,再用抗生素類滴耳劑,可發揮更好的殺菌效果。
⑴滴耳劑常見為真溶液劑型。倘若混懸液型滴耳劑,須搖勻后使用。
⑵滴藥時須牽引耳殼將彎曲的耳道拉直滴入外耳道內。注意成年人應向后上方牽引耳殼,兒童應該向后下方牽引。
⑶滴藥液時不要讓滴耳液瓶口或滴管接觸到耳朵,尤其不要接觸到病灶部位或滲出液體膿液等,以免污染滴耳液。滴耳液一經打開,就要在一定時間(1個月)內用完。放置過久的滴耳劑效價會降低或變質,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或引發感染。
⑹有鼓膜穿孔者,滴藥后可用手指按壓耳屏,促使藥液經鼓膜進入中耳,以增強藥效。此時,部分藥液可經咽鼓管流至鼻咽腔,患者可感覺苦味,是正常的。
⑺冬季因藥物溫度過低,滴耳后容易刺激內耳的前庭器官,可能出現眩暈、惡心、刺痛等不適。預防的方法是將滴耳劑裝入內衣口袋片刻或放在手掌中前后滾動加溫后用,但不可用沸水等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