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

picc置管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給患者提供長期的一個輸液治療,并且這種picc置管操作起來也是比較簡單的,尤其是在穿刺的時候,成功率也是很高的,如果穿刺成功的話,是會給患者減少很多的痛苦,不過picc置管在給患者帶來方便的同時,是有很多的并發癥的,下面介紹picc置管術并發癥。

picc置管術并發癥

一、穿刺失敗處理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通常沒有將穿刺失敗列為并發癥。嚴格來講,穿刺失敗對病人造成了局部損傷,潛在的危險因素及后果也很嚴重。穿刺技術不嫻熟或操作手法不正確都可以造成穿刺失敗。

A.選擇粗而直的血管,有彈性。

B.謹慎進針,沿血管方向水平推進。

C.B超引導下的PICC置管。

二、感染處理

A.穿刺過程嚴格無菌操作,采用外科消毒方法。

B.穿刺不順利時,可給予口服抗生素,局部百多幫處理。

C.更換敷料時應嚴格無菌操作;指導患者至少7天換藥一次.

D.穿刺處出現紅、腫、痛情況,應予碘伏棉球置于穿刺處,每天更換敷料;必要時穿刺處周圍外涂百多幫軟膏;消炎止痛膏外敷一日一次

E.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局部化膿等,應拔除導管行導管尖端細菌培養,局部給予換藥。

三、靜脈炎處理

A.送管時動作輕柔緩慢,減少對血管刺激。

B.穿刺第一天制動,局部熱敷,予喜療妥軟膏外涂;第二天自然活動穿刺上肢。

C.發生靜脈炎后,應立即予75%酒精和50%硫酸鎂交替使用消腫;局部濕熱敷,每日三~四次,每次20~30分鐘;予消炎止痛膏外涂,每日一次。

D.不能緩解癥狀者,予拔管。

四、穿刺出血或血腫處理

A.在保證治療需要的前提下選用最小號的導管;

B.置管前監測凝血常規(尤其肝癌患者和血栓患者)

C.在穿刺處置于明膠海綿和紗布條以加壓止血;

D.如出血較多時必要時予云南白藥局部外敷;

E.囑患者穿刺第一天盡量少動,以免出血;

F.血管痙攣患者,予以局部熱敷;

G.反復滲血患者盡量減少反復換藥。

五、導管堵塞處理

原因:維護不當。

癥狀:給藥時感覺有阻、輸注液體困難、無法沖管、無法抽到回血、輸液速度減慢(每分鐘少于50滴)或停止。

導管堵塞處理。

堵塞程度:不完全。

表現:輸液速度減慢,但是仍可入液。

處理:及時用生理鹽水脈沖方式沖管。

脈沖沖管無法緩解——5000u/ml脲激酶,注入1ml,保留20分鐘,回抽后,立即用20ml以上生理鹽水脈沖沖管完全——負壓方式再通。

六、血栓處理

A.置管前已有血栓形成者,盡量不做PICC.

B.置管過程中動作輕柔,避免損傷血管內壁。

C.置管后12時以后鼓勵患者作握拳松拳動作,促進血液回流,預防血栓形成。

D.拔管前常規行血管彩超檢查。